劳动
争议
劳动争议栏目为您提供最新劳动争议相关知识和资讯,包括劳动仲裁、人事争议、劳动纠纷、劳动诉讼、劳动争议调解等相关内容,并有专业的律师为您在线免费解答有关问题。
[劳动争议管辖]
小议劳动争议案件管辖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 “劳动争议案件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即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法院对劳动争议都有管辖权。 因此,在法律上,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地可以与劳动争议诉讼的管辖地不一致,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分别应在多长时间内解决
我国2007年通过,2008年5月1日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十四条规定: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 第二十七条规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咨询律师:
胡骅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纠纷是先调解还是直接仲裁
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不是仲裁的前置程序。 相关法律知识: 第十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诉讼]
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有什么规定
诉讼程序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是:(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当事人因故不能亲自起诉的,可以直接委托代理人起诉,其他未经委托无权起诉。(2)必须是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而向法院起诉
咨询律师:
胡骅
[劳资纠纷]
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可领取经济补偿金?情形有哪些?
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可领取经济补偿金?企业需要支付该笔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具体有以下几种: 1. 经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或者职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应根据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但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2.
咨询律师:
胡骅
[劳动争议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咨询律师:
胡骅
[劳动争议处理]
工伤事故案件的操作流程(代理工伤)
工伤事故案件的操作流程(代理工伤) 为了便于规范、及时、便捷地处理工伤事故案件,根据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总结出操作流程。 一、委托代理合同签订前 (先明确与本所律师承办案件是否存在利害冲突)。 (一)、详细听取受伤职工事发经过陈述,并作相应谈话记录,并要求委托人签字,主要记录以下内容: 1、受伤职工身份情况; 2、用工单位的大致情况(一般能说出单位名称); 3、何时建立劳动关系,有无签订劳动合同,有无办理工伤保险; 4、工作岗位及相关职责; 5、工资报酬及培训情况; 6、劳动保护及相关防护措施; 7、发生工伤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部位; 8、治疗过程,住院时间、医疗费支付情况,受伤后用人单位态度及意见; 9、受伤职工家庭成员及大致情况; 10、受伤职工本人的要求及期望。 (二)、核对相关病历、医院证明是否医疗终结,是否存在过医疗情形; (三)、到事故现场作调查与核对,并查明以下内容(路程较远的,应在办理委托手续后进行): 1、用工单位的名称、单位或工程项目负责人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2、单位开办时间事工程的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应与受伤职工的第一次上班及受伤时间相吻合); 3、工程发包
咨询律师:
胡骅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期限
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是指当事人和调解委员会申请和完成劳动争议调解所必须遵循的时间。劳动争议调解期限能两种:一种是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期限;另一种是调解委员会受理和调解的期限。规定调解期限是为了保证劳动争议得到及时处理,避免久拖不决。 国务院《企 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是指当事人和调解委员会申请和完成劳动争议调解所必须遵循的时间。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应该如何举证
提供的证据证明不了有关事实的,可能面临不利的裁决后果。当事人提供证据,一是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争议事实存在,二是否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 举证的形式 劳动争议仲裁证据,是指在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能够依法证明争议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劳动争议仲裁证据有下列几种: 1、书证是指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或行为,其内容能证明争议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案件流程指南
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告人数递交起诉状副本和证据副本。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即受理,并办理相关立案手续。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收到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向原告送达不予受理裁定书。 二、庭前准备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被告应诉后,向原告送达开庭传票。
咨询律师:
胡骅
[劳动争议处理]
拒不办理失业登记职工损失单位赔偿
按照《失业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即图某在失业的6个月时间里,均可以领取到失业保险金,而图某实际上只领取2个月,无疑已失去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前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再次,公司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怎么处理
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怎么处理 一些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了申诉时效,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就丧失了申诉的权利,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
咨询律师:
方亮辉
[人事争议]
职工办理病退需要什么条件
病退是指因职业病而提前退休,退休待遇与正常退休一样。因职业病而提前退休,退休待遇与正常退休一样。 以前病退的条件很简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 一、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二、交费年限(含视同交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 三、因病或外因致残,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符合以上三条的人员,可办理病退,否则,不能按因病办理退休。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如何证明与用人单位之前存在劳动关系
如何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所谓“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或变更原劳动关系时,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只是以口头协议的形式(或者其它形式)约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律师:
胡骅
[劳动争议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法释〔2013〕4号2012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四) 本解释对有关“竞业限制”、案件管辖、劳动合同解除程序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希望有相关需求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予以关注。 维护权益,法律是保障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答记者问 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以下简称《解释(四)》),记者为此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 记者: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10年9月公布实施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咨询律师:
方亮辉
[劳动争议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已于2012年12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咨询律师:
胡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