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赵连忠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义
教育机会均等是建立和谐社会最基本的指标,是实现社会公平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是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标志。促进教育机会均等首先要均衡公平地办好义务教育,从而为每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由潜在劳动力向现实劳动力的转变提供基础发展的均等机会,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水平公平原则考虑,本文所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政府必须从人,财、物等方面保证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公平(而不是平均)分配这些教育资源,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经费、校舍场地、设施设备、教师队伍等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使实施义务教育的所有学校都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办学基本条件:一是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是有(数量足够的)合格的教师:三是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四是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反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指标主要包括: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活动场地面积、生均实验设备价值、生均图书拥有量、生均计算机拥有量、生均专任教师拥有量、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等。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省级和地(市)组人民政府要加强教育统筹规划,搞好组织协调,在安排对下级转移支付资金时要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要抓好中小学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负责中小学校校、教师的管理,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承担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根据国家规定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牧师待遇。在现行体制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有些地方甚至连保工资也做不到。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7日载《衡阳县“挤钱”补发教师工资》一文,当了28年教师的汤春云称,他的工资有三年没发全了,由此窥见县级财力捉襟见肘的窘况。乡镇财政状况又如何呢?据《重庆日报》2005年6月16日载《我市近半乡镇债台高筑》一文称,到去年,该市乡镇财政负债达64.7亿元(含去年新增债务8.9亿元),是其财政收入的z4倍,全市平均每个乡镇负债574.4万元,有11个区县(自治县、市)的乡镇出现新的债务,其中新增债务最多的一个区县达2.7亿元,足见乡镇财力更不可能支撑义务教育。因此,过分依耪地方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加之功利主义的影响普遍存在,将教育投入纳入市场化运作,这就必然导致区域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极端不均衡和区域内校际教育资源配置的极端不均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非贫困地区处于弱势的义务教育学校如履薄冰,难以为继。据调查分析,重庆市所属区县,特别是14个国家组扶贫工作重点县(自治县)和4个市级扶贫工作重点区县,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长时期严重不足,债务累累。具体表现为:一是教育经费难以保证“三个增长”的要求二是“两基”负债严重,2002年底,全市“两基”负债已达20.09亿元;三是危房改造资金缺口大,2003年底,全市危改资金累计缺口12亿元;四是三峡库区移民迁校资金缺口7亿多元;五是贫田地区实施小学190元/年/生、初中310元/年/生的国定“一费制”收费标准.全市每年经费缺口达4.37亿元;六是按基本标准配置仪器设备、图书等,全市贫困地区经费缺口达3亿元;七是按照实际需要测算,全市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缺口达25亿元;八是贫困地区教师陈欠工资不能补发兑现,据对酉阳等9个贫困县的调查表明,尚有9,648万元陈欠工资;九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教职工编制得不到基本保障,云阳、奉节、巫山、长寿、石柱、彭水、酉阳等7个区县就有342所中小学(教学点)没有一十在编教职工;石柱、酉阳、秀山、云阳、开县、奉节、巫溪、巫山、武隆、丰都等 10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2004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就缺编6,227人,不得不大量聘请临时代课人员;巫溪县和平乡共有29名教职工,其中,临时代课人员19人,为公办教师的1.9倍;十是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后,减少的杂费收入和对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无力承担而难以落实。因此,解决“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且配置极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运行的当务之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策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