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教育 >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出路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出路
发表时间:2012-06-02 浏览次数:318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基础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最近两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陷入了新的困境,突出的表现是:学生辍学率、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比例有所回升,拖欠教师工资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和质量上差距越拉越大,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济的因素,正是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足,造成了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义务教育的普及反而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现存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投资不足 

尽管国家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国家百废待兴,财力有限,再加上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级管理以后,国家财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连年下降,已由1978年31.2%下降到1992年14.7%,因此国家不可能在教育投入上有更快的增长,近三年来教育投资占国家财政总支出一直徘徊在12.7%,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总体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也就在所难免了。 

一方面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一方面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人数的急剧增加。据有关学者测算,到2000年7-12周岁小学适龄组人口约1.4亿人,比1987年1.15亿人增加近21.7%,国家预算内义务教育投资需800-1000亿元,而1993年教育总经费是600.94亿元,可见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亟需义务教育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此外,我国在义务教育投资方面,由于十年动乱,还存在着历史性投入不足,尤其是在教育基本建设方面,欠帐过多,到现在中小学校还有大量的旧房、危房需要维修和扩建,而目前的教育投入只能勉强维持眼前的需求,无力弥补欠帐,因此更显出教育经费的短缺。 

(二)义务教育投资的内、外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从义务教育投资的外部分配状况看,总体教育投资过于向高等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偏低,这可以从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生均费用之比中得到证实。1988年我国三级教育生均费用之比为1:2.31:33.72,而世界一般发展中国家为1:1.7:8,发达国家为1:1.1:1.3或1:4:3.7。可见在我国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费用竟相当于培养一名小学生的30或40倍。这种偏重于高层次教育投资的方针与分配比例政策,无疑从结构上造成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短缺,因此非常不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特别是目前仍处在普及初等教育阶段的经济贫困地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出路”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其它社会热点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8 律咖推荐指数:99 业务咨询人数: 126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