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在工作量、待遇以及教育学生等方面强化了班主任的权利,并从待遇方面加强了保障性规定。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新华网8月24日)
以往,老师体罚学生甚至暴力体罚学生的现象严重,现在,一些老师反倒连批评教育学生都不敢了,这是一种退步。我以为这可能与我们完全否定适度对学生惩戒与体罚有关。在我看来,教育不仅在于增进人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增进人的修养,培养人的自尊,提高人的文明,教育主要是依靠激励与劝导提升人向善;教育也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程,需要家长、老师和全社会的不懈努力。我坚决反对暴力体罚和那些损害人格尊严的体罚。这些体罚不仅伤害到孩子的生理和身体健康,更是对精神的一种无形摧残,在这种体罚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心灵完全是扭曲和变态的,这与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而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完全将这种受到惩罚后的心灵阴影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不过,在我看来,在未成年人的世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与成人世界一样,有些情形下,光靠引导向善对于他们无济于事,在多次引导和劝阻无效的情形下,适度的惩戒,能使得他们心存一定的敬畏,让他们明辩行为的边界,懂得遵守规则,体会违背规则的后果,也能起到教育向善的效果。这种观点,事实上为许多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有的人认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体罚没有必要,但是对于少数没有自律性或品德不好的初中甚至小学生,适当的体罚是很好的方法”,还有的人认为,“巍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叙述他的小学老师把教鞭高高地举了起来,轻轻地放了下去。全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给过一个玩劣学生一记耳光。这些所谓的体罚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成了成功教育的典型案例。”所以,我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原则上禁止体罚是正确的,但是,完全禁止体罚在现实中却是做不到的,而且,适度的惩戒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恶制恶”,它也是教育手段的一个方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适度惩戒与体罚无损未成年人权利”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