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婚姻家庭 > 继承法 > 遗嘱 > 对放弃继承权行为有效性和无效性之探讨
对放弃继承权行为有效性和无效性之探讨
发表时间:2012-07-11 浏览次数:61

公民的继承权是一项法定权利,我国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对此有专门的规定。通过行使继承权获取一定财产,是公民取得财产权的一种法定方式。同样,对继承权的放弃也是公民行使权利的方式之一。因为,义务必须履行,而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一般来讲,只要权利的行使、放弃行为不违法,都是应当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领域,对某些权利的放弃,如果其直接结果损害了他人的可得利益,这种放弃行为的有效性应当受到怀疑和否定。继承权的放弃就属于这种情况。目前,我国法律就继承权放弃行为的有效性和无效性尚无明确规定,现实生活中常有因放弃继承权行为而导致他人(如配偶)应有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为了避免某些社会成员,出于某些不正当目的的考虑,应当对继承权放弃行为的有效性与无效性进行一定的制约,以便肯定有效性放弃否定无效性放弃,使某些不当放弃行为人的不正当目的不能实现。

作者曾经接触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女与某男结婚10余年后,该男事业有成,且在外另有新欢,不顾该女体弱多病,不择手段迫使某女提出离婚。男父母有一住房,二人婚姻存续期间该男父亲病故。该房由夫妻二人与该男母亲共同控制。某时该男母亲独自将该房屋出租,该女知道后非常气愤,就说服房客退租,且将门锁更换后自己控制。该男某日与其母到公证处办理了他放弃继承的公证。公证后,该男母亲就以该房产为其独自所有为由将某女诉至法院要求腾房,致某女无置身之处。

某男这种行为是一种规避《婚姻法》中夫妻共有财产的有关法律规定的行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配偶因他继承权的行使获取遗产后得到该套住房的共有权。很明显,某男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直接损害了配偶一方的财产所有权,此种放弃行为应归于无效。

既然继承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那么这种权利的行使,也就应该和其他权利的行使一样,受到一定的限制。这里所说的限制,主要是针对继承权放弃行为的限制,这种限制或说它的有效性,应以不侵害或影响他人权利的实现和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为客观标准。因此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有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项继承权放弃行为的有效性应具备至少三个条件:a、没有规避法律的行为;b、不直接或间接侵害或损害他人法定权益的行为;c、是没有胁迫的自愿行为。否则,这种放弃行为应该无效。对这种无效的放弃行为,继承人配偶一方或由于放弃人的放弃行为减少财产权益的有关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寻求法律保护,请求司法机关认定这种放弃行为的无效性,以达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目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对放弃继承权行为有效性和无效性之探讨”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遗产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9 律咖推荐指数:91 业务咨询人数: 169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