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婚前财产 > 北京首例婚前财产约定案女方败诉
北京首例婚前财产约定案女方败诉
发表时间:2012-06-25 浏览次数:134

赵增与未婚妻王清签订了一份婚前财产约定,表示将一套住房送给女方。没想到两人最终还没有办理结婚手续,女方即告到法庭,要求他兑现承诺。12月2日,这起被媒体称为我国婚前财产约定第一案的案件,在宣武区法院一审判决,女方的诉讼请求被驳回。

女方:协议是经过公证的

原告王清今年54岁。据她的代理律师介绍,她与赵增是朋友关系。1998年1月,她与赵增签订了一份赠与协议,约定后者将一套两居室房产赠与她。他们还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公证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属于王清所有的平房均作为其婚前财产;属于赵增所有的两居室住房,赵增自愿赠给王清,也作为王清的婚前财产;王清的婚前财产在结婚后的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均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王清认为,赵增至今没赠送给她房子,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她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其诺言,理由是:“经过公证的赠与不能撤销!”

男方:不结婚没权利要房

赵增介绍说,他和王清不是朋友关系,而是恋人关系。1996年,他与王清通过婚介机构认识,两人感情发展十分迅速,此后他们共同生活了5年。1997年底,为表忠心,他们办理了这份引发纠纷的婚前财产公证协议。事隔不久,他们就因纠纷而分手。

对于王清的诉讼请求,赵增表示坚决反对。他说,自己当初与王清签订上述公证协议,是为了双方能结婚;现在双方既然没有结婚,王清自然就没权要房子。

法院:约定不能单独生效

法院认为,双方的公证协议不但约定和明确了赵增的房产赠与行为,还对王清全部婚前财产的处理问题进行了明确,且该协议中3次出现了“婚前财产”、同时出现了“结婚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财产”等与婚姻相关的词句,由此可以推断,该公证协议是以协议双方办理登记结婚手续作为公证实质要件存在的。据此,法院推定该份公证的真实意思并非单纯的赠与行为,而是以双方婚姻作为实质附加条件的含有赠与行为的婚前财产约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在符合所附条件时才能生效。由于双方至今尚未履行登记结婚手续,致使该协议无法生效并实际履行,故王清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北京首例婚前财产约定案女方败诉”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婚后共同财产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6 律咖推荐指数:97 业务咨询人数: 186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