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公司专项法律类 > 股份转让 > 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颁布单位: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 文号:庆政发〔2007〕112号
颁布日期:2007-10-11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庆政发〔2007〕1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中、省驻庆各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甘政发〔2006〕81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提高气象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自然灾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市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还存在气象灾害体系尚未形成,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加快气象事业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一流服务”的要求,积极构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着力增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推进气象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警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初步实现对社会公众和各行业的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气象工作总体实力位于全省先进水平。

二、加快气象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积极推进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和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建设,构建自动化、高密度的中小尺度区域气象观测网,加强雷电、生态与农业气象、能源开发气象、交通气象等项目的观测能力建设。市气象部门要会同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做到统一布局,分步实施。

(二)推进气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市、县两级气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气象信息网络传输水平,提升气象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能力,实现气象综合信息的高速传输、海量存储、高效处理和有效管理,为气象信息的综合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设跨部门、跨行业的气象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主要气象信息的社会共享。

(三)推进基层台站建设。按照一站多用和一站多能的要求,加强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基层气象台站的气象业务综合化、装备设施现代化、大气探测自动化、信息交换数字化、预报会商可视化、服务产品多样化,建设集“生态气候监测点、高新科技展示点、防灾减灾信息发布点、文明建设示范点、环境建设亮丽点”为一体的“星级台站”。

三、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

(一)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各县(区)政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开设和办好电视、广播、报刊气象节目(专版、专栏)。加强农村、社区、学校和企业的气象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布局合理的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加快建立由气象主管部门牵头、通信部门密切配合的紧急异常气象专项服务机制,推进气象预警短信发布工作,有效减少气象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时效延误。各类新闻媒体和通信部门要依法配合气象主管部门做好气象信息的播发工作,规范气象信息的传播。

(二)提高气象预警与应急能力。以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建立主要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努力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开展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服务,加强气象灾害信息收集、调查和灾害防御效果评估,开展气象及相关灾害风险评估,为政府防御灾害提供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林业病虫害、森林火灾、城市火险、有害有毒气体、区域环境污染及食品卫生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空中飞行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中的作用。

(三)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分析,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区划,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等业务,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依据气候条件,积极开展农业保险气象灾害专业评估工作。整合发挥庆阳兴农网等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强农业气象信息的传播和服务,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

(四)深入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建立健全能源开发、交通、城市、建设、旅游、医疗卫生等专业气象服务体系,增强气象为各行各业的服务能力。认真组织气候监测、分析、评估,及时发布气候公报和信息,为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安全管理和粮食安全措施的制定等提供依据。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活动,努力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和保障工作。

(五)强化防雷减灾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甘肃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等有关防雷减灾安全管理的规定,把防雷安全纳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切实加强防雷宣传和科学普及。加强防雷设施建设,严格执行防雷设施定期检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切实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人员集中场所、重要设施建设的雷击风险评估、预警预报、技术服务,高度重视农村和各类学校防雷安全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规范防雷设施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等各个环节。

四、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一)做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气象服务。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气象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制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开展风能、太阳能资源普查和可利用资源的评估,为我市风电场勘查、选址和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建立市、县(区)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和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落实相应的经费和装备,按照“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转变,由单纯农业抗旱向生态抗旱转变,由单纯抗旱向增加水资源转变”的理念,尽快形成集空中、地面于一体的全天候立体人工增雨雪作业体系,有效增加地表水资源,缓解自然降水季节分布不均的矛盾,减轻干旱灾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工防雹工作,预防和减轻冰雹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效益评估,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

(三)积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认真做好气候资源的高分辨率普查,形成完整的气候资源数据库、气候资源区域规划。加快建立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型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的气候影响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气象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气候影响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提高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推进气象科技创新

(一)建立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将气象科技发展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加大对气象科学研究课题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增强气象自主创新力度,推进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环保、交通等部门间的科技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气象科普场馆建设,增强公众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二)加强气象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在全市重大科技专项和其他科技规划中,要体现气象领域的科学研究,建立持续、稳定的气象科技投入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围绕干旱、暴雨、冰雹、寒潮、雷暴、沙尘暴、农业气象、气象资源开发利用等,开展集中攻关,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大气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落实气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形成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气象科技队伍。

六、加强气象事业发展的领导

(一)加强统筹规划与管理。各县(区)政府要将气象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统筹编制和实施重要气象设施、气象台站布局与建设规划,推进气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

(二)全面推进气象依法行政。加强气象法规宣传,加快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配套规章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气象执法监督。切实加强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雷电灾害防御、施放气球管理等的行政执法力度,严格禁止非法从事气象探测活动。各县(区)政府及建设、规划、安监、公安、城管等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大力支持和配合气象部门依法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

(三)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按照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和财政投入分级负担的原则,市、县(区)财政要加大对气象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重点保障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气象灾害应急预警系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气象科技创新等项目建设和运行经费。要按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对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津贴、补贴,气象职工应同等享受。

(四)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各级发改、财政、人事、安监、建设、科技、法制、广电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大力支持气象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一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公司并购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7 律咖推荐指数:92 业务咨询人数: 134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