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抗辩权 > 民事案件达成调解协议后何时生效 -----再谈民事调解案件中当事人的反悔权
民事案件达成调解协议后何时生效 -----再谈民事调解案件中当事人的反悔权
发表时间:2013-12-03 浏览次数:245

民事案件达成调解协议后何时生效

-----再谈民事调解案件中当事人的反悔权

法院调解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其高效快捷解决纠纷受到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的认可。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法官调解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达成协议并在调解笔录签字的当事人,回家后突然反悔觉得调解结果自己不能接受,希望反悔的案件。前年遇到的离婚案件中是对方反悔,要求重新调解或者判决;今天遇到的案件时自己一方当事人反悔要求法官重新开庭。如此不得不让我再次将这些法律规定搜出来挖挖缝隙。

调解协议签字后,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是否可以反悔,在法律实务界存在巨大分歧,尤其是在法官与律师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民事调解的生效时间,特别是简易程序调解的生效时间,是一个基本的程序法问题。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对这个问题作出规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条文:

《中华人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第八十九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民诉》第九十条:“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三)能够及时履行的案件;(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和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民诉》第九十一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4条规定: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第十三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当事人各方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应当记入笔录或者将协议附卷,并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请求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持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简易程序规定》第十五条:“调解达成协议并经审判人员审核后,双方当事人同意该调解协议经双方签名或者捺印生效的,该调解协议自双方签名或者捺印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要求摘录或者复制该调解协议的,应予准许。调解协议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另行制作民事调解书。调解协议生效后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持民事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

《简易程序规定》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可以当庭告知当事人到人民法院领取民事调解书的具体日期,也可以在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次日起十日内将民事调解书发送给当事人。”

以上条文有基本法律,有司法解释,不可谓不详细不具体。但在司法实践中正是由于司法解释的详细具体使得调解生效的理解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与其说是法律工作者对于法条理解的分歧,不如说是由于司法解释权力的过度扩张造成的混乱。

两种针锋相对的分歧主要源自两大阵营,其一主要是法院审判人员,认为调解生效应自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开始,依据是《简易程序规定》第十五条,即调解协议自双方签名或者捺印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对调解再行反悔。另外一种观点主要来自律师队伍,认为调解生效应自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能生效,依据是《民诉》第八十九条。

法官认为反悔权制度在民事调解中存在诸多弊端,表现在:

首先,有损审判权威。在庭审中,当事人在法庭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审判人员或者合议庭就应依法对协议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对其予以确认,进而宣布闭庭。如果一方或多方反悔,根据民事诉讼法之规定,法院则应继续审理,并及时作出判决。这样一来,宣判是反悔的必然结果,而宣判又是庭审的组成部分,法院从而又在闭庭的基础上进行开庭,这岂不矛盾?况且在判决之前法院已对调解协议进行了确认(民事调解书上已清楚地写明),既然确认后又岂可更改?这是很不严肃的,所以说,现行民事诉讼中的反悔制度有损审判权威。

第二,不符合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是在有审判权介入的情况下形成的,一般是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必然是权利方的适当让步,这可视为其对自己的民事权利的处分,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当然地可称之为合同,而且是经法院确认后的合同,理应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一方反悔导致调解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必然是对另一方的不公。在民事活动交往中,我们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而在民事诉讼中,在司法权的介入下又岂可对当事人的合意熟视无睹?

第三,反悔的条件未予以界定,当事人进行反悔的随意性大。由于反悔的条件法律未予以明确规定,导致某些当事人无视法院的存在,与对方恶意磋商,借调解试探对方虚实,一旦调解书送达时便反悔,由于反悔的条件未予以明确界定,形成了法律真空,使之有空可钻。

第四,增加了诉讼成本。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后,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民事调解书,在送达时或送达前一方当事人表示反悔,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又需要继续审理,必然会增加诉讼成本,这与追求降低诉讼成本的司法制度改革的目标很不一致。

第五,与追求高效的司法终极目标相悖。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是当代诉讼模式的价值取向,允许当事人随意反悔,自然会增加审案期限,从而降低办案效率。这与寻求高效的司法改革不相协调。

第六,对不需要制作民事调解书的案件又剥夺了当事人的反悔权。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可以不制作民事调解书的案件有:(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四)其他不需要制作民事调解书的案件。对以上不需制作民事调解书的案件,由于没有送达调解书这个程序,民事诉讼法规定只要当事人和审判人员在记有协议的笔录上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样,当事人不可能在送达调解书前反悔,这实际上否认了这类案件当事人的反悔权,使得这类当事人未获得享有反悔权的公平对待。

第七,提出反悔的时间过于笼统。由于民事诉讼法未规定何时送达调解书,只规定当事人可在调解书送达之前反悔,使得审判人员具体操作起来随意性很大:有的在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审判人员为防止当事人反悔,随即就制作民事调解书送达,使得当事人无时间思考是否反悔,这无形中剥夺了当事人的反悔权;有的又长时间不送达,造成某些当事人思想波动而提出反悔,这不利于纠纷的解决,也降低了诉讼效率。

第八,反悔制度的设立会引起一些负面效应。人民法院制作调解书后往往不是同时将调解书送达给双方当事人,一方当事人收到调解书后就以为调解书已经生效,按照调解书的内容行事,而后收到调解书的一方又提出反悔,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被动。特别对于离婚案件来说,先收到调解书的一方当事人认为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与他人另行结婚,另一方在送达调解书时反悔了,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不能认为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这样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产生新的矛盾。

第九、调解反悔制度助长了不讲诚信的社会风气。当事人在法官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可以在没有任何理由的前提下因拒绝签收而反悔,助长了出尔反尔、不讲诚信的社会风气。

律师解读法律及司法解释后认为就目前的司法现状下,法律赋予了当事人反悔权,司法解释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条件,人民法院应该依法保障。理由如下:

第一,按照文义理解,即法条字面上的理解,似乎双方的理解均有道理。回到法律实务中来,矛盾的双方无法同时成立,是非分明,非此即彼,两者中只能有一个能站得住脚。当《简易程序规定》第十五条与《民诉》第八十九条的规定产生冲突,我们应当选择哪一条作为标准,正确适用法律?这个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讨论并不复杂,之所以复杂纯属人为制造。

第二,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效力位阶,《民诉》是1991年4月9日由全国人大制定,2007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而《简易程序规定》显然只是最高院出台的一个司法解释,从制定主体的位阶来看,《民诉》显然高于《简易程序规定》。其次,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简易程序规定》的通过日期为2003年7月4日,生效日期为2003年12月1日;而《调解规定》的通过日期为2004年8月18日,生效日期为2004年11月1日。这两者均是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从制定生效的日期来看《调解规定》中关于调解部分的效力显然要优于《简易程序规定》。

综上,对于民事审判中的调解应自何时生效,应适用《民诉》和《调解规定》,而不必拘泥于审判是否采用了简易程序,即简易程序不能突破《民诉》和《调解规定》的规定。正确的理解应当是,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即《民诉》第九十条规定的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和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自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在协议上签字或盖章,调解协议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没有反悔权。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调解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根据《民诉》第九十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生效,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应当记入笔录或将协议附卷,并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请求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持调解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据此,对《调解规定》第十三条不能理解为当事人签收调解书时反悔权被取消。而对于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则应当自各方当事人签收调解书后生效,在调解书送达之前,当事人仍有《民诉》九十一条规定的反悔权。

法院在使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时,往往优先适用《简易程序规定》第十五条,认为一经调解各方当事人签字就立即生效,不能反悔。之所以这样,法院是有其考量的,主要是调解签字后又反悔,法院随后要及时判决,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较大浪费,同时也额外增加了审判人员的工作量。加之我国现在本来就存在审判人员人手严重不足,案件大量积压,这一问题在基层法院表现得更加突出。法院做出这样的法律适用选择,或许其初衷是好的,殊不知却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诉权。

“反悔权”是诉权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民诉》之所以明确标示,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完整的法益,《民诉》在修改前和修改后都立场很坚定地表明了这一点。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事人完全可能在签字前考虑欠妥,事后清醒过来欲反悔,希望法院重新判决,这样的判决即使对当事人不利,其还可以采取上诉争取在二审中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打着提升审判效率的旗号,司法解释随意突破原有立法,侵害当事人的诉权,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当司法解释越来越热衷于越俎代庖,以解释为名,行立法之实,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会遭遇严重挑战。具体到民事调解中来,其实司法解释只要说明哪些情况属于《民诉》第九十条第四种情况就可以了,其他的事什么也不宜做,因为法律已经规范得很清楚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民事案件达成调解协议后何时生效,-----再谈民事调解案件中当事人的反悔权”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抗辩权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5 律咖推荐指数:93 业务咨询人数: 198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