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由此确立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二审全面审查制度。
刑事诉讼法的这个规定,是否具有合理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二审法院对于一审判决中检察机关没有抗诉、当事人也没有上诉的部分进行重新审查和判决,既不符合诉讼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诉讼经济的原则,应当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予以改正。主要理由是:第一,二审法院对于既没有上诉也没有抗诉的一审判决部分进行重新审查,违背了控审分离的基本原则。
按照现代诉讼中公认的控审分离原则,没有起诉就不能有审判,这个原则在二审程序中的自然延伸就是:没有上诉或者抗诉,就没有二审。这不仅意味着没有上诉或者抗诉,就不能启动二审程序,而且同时意味着二审的范围不得超出上诉或者抗诉的范围。
诚然,在审判实践中,上诉或者抗诉的理由可能涉及到整个案件事实,不全面审查就无法判断一审判决是否确有错误,特别是在共同犯罪的场合,一旦有被告人上诉或者检察机关的抗诉,二审法院必须要对共同犯罪的事实进行全面审查,尔后才能分辨主犯与从犯进而判断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所划分的责任和适用的法律是否正确。但是也应当看到,在许多情况下,上诉或者抗诉的案件并不都涉及到案件的全部事实或者不查清案件事实就无法判断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的问题。例如,当一个案件涉及到多个事实而被告人或者检察机关或自诉人只对其中一个事实提出上诉或抗诉时,一审判决中所认定的其他犯罪事实,即意味着控诉方和辩护方都已经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二审法院审查上诉或者抗诉请求,就没有必要再对全案进行审查。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即当一个共同犯罪案件中涉及到多起犯罪事实而被告人或者检察机关只对一审判决中认定的某一起犯罪事实的认定或者责任划分或者法律适用提出上诉或者抗诉时,一审判决中对其他犯罪事实的认定及其法律适用,控辩双方并没有争讼,二审法院也就没有审查的根据和理由。此外,如果一个案件只有一个犯罪事实,但是当控辩双方对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没有争议,而一方只是对定性或者量刑提出上诉或抗诉时,二审同样也没有必要再对全案的事实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的必要,而应当以一审判决中认定的犯罪事实为依据,解决定性或者量刑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我国刑事诉讼二审范围之反思”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