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 > 诬告陷害罪的法条解读
诬告陷害罪的法条解读
发表时间:2014-07-31 浏览次数:368

【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解读:

第一、此罪与彼罪

本罪与诽谤罪的犯罪构成不同:1、客观行为不同:前者要求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只要求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人或者更多的人,并不以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为构成要件。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步,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则构成诽谤罪。2、主观方面不同:前者旨在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后者旨在破坏他人名誉。但不排除一个行为同时触犯诬告陷害最与诽谤罪,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从一重罪处罚。

第二、本罪的对象“他人”

1、虚告自己的犯罪的,不成立本罪。诬告自己犯罪,目的是给其他犯罪分子脱罪,构成包庇罪。2、虚告虚无人的,不成立本罪,但告发足以使司法机关确定对象,就成立本罪。3、诬告没有达到刑事法定年龄或者没有责任能力人的犯罪,成立本罪。4、“他人”,不包括单位。但是形式上诬告单位犯罪,但可能导致对自然人进行刑事追究的,成立本罪。5、诬告的对象不具体不特定,不成立本罪。但是,虽然诬告对象不具体不确定,但是通过诬告材料可以推断出特定人,成立本罪。6、同意他人诬告自己,他人不成立本罪;教唆他人诬告自己,教唆者和诬告者都不成立本罪。7、诬告犯罪嫌疑人、正在服刑的罪犯,成立本罪。

第三、本罪的既遂

向有关司法机关准备递交诬告材料时是着手,材料到达有关机关既是本罪的既遂。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诬告陷害罪的法条解读”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8 律咖推荐指数:91 业务咨询人数: 157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