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 > 微博言论需有度 名誉侵权应避开
微博言论需有度 名誉侵权应避开
发表时间:2014-04-21 浏览次数:457

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迅速崛起,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利用微博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案件也开始大量涌现,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法周刊2012年4月 2日以《微博口水冲突引发诉讼 虚拟世界侵权亦应担责》为题进行报道)。2012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名誉权纠纷12起,其中2起涉及微博发帖。

该院法官介绍,这类案件主要特点是:侵权博主均较年轻,对微博言论的后果无客观认识,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构成侵权。另外,此类案件双方多存恩怨,博主大多因不当的方式构成了侵权。

法官发现,微博侵权确认中存在以下困难:

涉及微博的侵权行为取证较难。微博不要求使用人必须用真实姓名,网名可随意使用甚至可经常变换,故要取证证明某一网名的使用者是现实中的某人有相当难度。另外,微博言论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网络服务器中,使用者一般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从而删除该数据,这些数据一经删除即不可恢复。这种情况下,侵权行为人可能在实施侵权行为并达到损害后果后即将其言论删除,使法院或律师难以取证证明其侵害行为的存在,从而逃避法律追究。

微博侵权范围较难估量。微博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微博中的内容能快速在网上传播,评论、转发等功能也使微博内容呈点面扩散,一般来说,侵权范围很难估量。

法官建议,人们在使用微博时要尽可能谨慎,避免出现因不小心转发而发生的侵权行为。如名誉权或肖像权遭受侵犯,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微博是一个公共平台,在其中发帖,应注意言辞,不得宣扬他人隐私、丑化他人人格、使用侮辱诽谤方式损害他人名誉,上述行为造成一定影响的,就涉嫌侵犯公民名誉权。

要注意搜集和保全证据,包括博主的网名、ip地址、网络服务提供者、微博内容等证据加以固定。若有必要,可咨询或委托专业律师帮助搜集证据,并由公证处对相关证据进行公证固定。证据搜集程序完成后,可委托专业律师向博主或网络服务提供者发送律师函,通知侵权者通过删除、屏蔽等必要措施消除影响,并就损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处理,或向法院提起维权诉讼。

网络服务提供者也有义务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博主利用微博平台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侵权者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范春郁 王厤瀞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微博言论需有度,名誉侵权应避开”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8 律咖推荐指数:92 业务咨询人数: 156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