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已经过去了将近1年的时间,尽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阳宗海的砷浓度已经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对这一影响巨大的水污染事件的反思并没有就此止步。
作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典型案例,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引发了一场“环保风暴”。作为云南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鲜活的反面教材,这一事件带来的教训分量足够沉重。
这次事件不但让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能从更大程度上来关注这起令人痛心的污染事件,而且让全社会都对这一事件深刻反思:政府部门、企业、专家究竟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如何举一反三把教训变为财富?在今后该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根据资源承载力确定经济发展道路
以阳宗海水污染事件为镜,折射出的是部分政府官员政绩观、发展观取向的偏差。
应尽快实行绿色gdp考核制度,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领导干部的提升使用应与环境保护挂钩,使保护环境真正成为保护生产力、保护好环境也是政绩不成为一句空话。
一位环保部门的负责人曾表示,云南是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以投资拉动型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而工业结构上,主要还是资源依赖程度高的化工、冶金、有色金属、火电、钢铁等占比重高,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要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还要时间,难度很大,但是它们对地方gdp又有很大贡献,不可能简单地关、停、并、转处理。环保部门面对这些企业时,常常很为难。
从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环保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云南的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环境危机意识不强,相比环境保护,他们更看重经济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偏差,决定了他们的政绩观取向。如能像云南省环保局法规处处长袁锡武所讲的那样,把发展质量也纳入到政绩考核的硬指标当中去,那么环保的执法处办阻力可能会小很多。
加快发展,狠抓发展,把经济搞上去,这没有错,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发展的质量、水平和效益就不高,发展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会难以为继。
地方政府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长段昌群教授对此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各级领导要认真学习生态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常识,通过提高专业素质来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建议各级领导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要树立生态环境的底线意识、极限意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阳宗海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