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调查时发现,在深圳火车站,有一些人专门收集人们随手丢弃的车票,然后把他们转卖给他人。而在其背后,这些被出售的个人信息可能被用于非法用途。而律师对此指出,伴随车票丢弃的还有乘车人的重要身份信息,而这个信息本属个人的私人信息,且这个信息又恰是可能被不法分子为实施诈骗或者其他不法活动而利用的重要信息。(2月23日《宁波网》)
实名制车票上乘客姓名,包含出生日期的身分证号码一应俱全,几乎囊括了个人身分证上的所有信息。与身分证复印件的性质相差无几。但是在这个社会上信息泄露无处不在,即使身分证复印件也会被小心保存的时代,乘客对待实名制车票的态度却异乎寻常地掉以轻心。记者随机采访了12位乘客,其中有9人丢弃车票是疏忽了"信息可能被利用"的考虑,而3人表示无所谓。
有律师称一旦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的案件败露,则为其提供废弃车票并据此提供他人身份信息的相关人员将成为那些直接违法行为人的帮凶和共犯。姑且不论捡几张废弃车票是否违法,或者类似的违法行为是否具备可供执行的法规,但是比起个人信息泄露的后果和对违法盗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的查处难度,从源头上堵住由实名制车票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显然更为简单,经济和更有效率。
没有意识到实名制车票与普通车票的不同和随意处置可能的风险是乘客随手丢弃车票的原因。不仅乘客,政府机构,车站以及媒体在这之前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疏忽。
也许相关机构并非对该问题没有认识,但是从乘客的反应来看,至少相关宣传工作不到位,以至实名制火车票的信息安全问题远不如身分证信息安全那样深入人心,警钟长鸣。
在车票实名制的相关问题上相关宣传工作不到位不仅仅是车票的信息安全问题。在车票实名制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乘客因车票污损无法通过电脑,只能人工验票,或因手持结婚证等无效证件无法上车等问题时有耳闻。如果事前相关宣传工作能够到位,比如直接以文字提醒的形式出现在车票背面上和车站醒目处,类似问题也许不能够根治,至少能够得到极大程度地缓解,降低政策执行成本,让公众能够更为便利和安全地享受新政策所带来的方便和利益。
再好的政策也需要政策执行者与被执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够达到政策目标,实现政策效果和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即时充分的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者与被执行者良性互动的前提,更是政策执行者的责任与义务。所谓不知者不罪,反省自身的宣传工作是否已经当位,是相关机构讨论公众素质与责任之前该尽之职与不可推脱之责。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邓惠尹:推行火车票实名制相关宣传工作当跟进”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