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 >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
发表时间:2006-05-30 浏览次数:200
《宪法》第134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了这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

1.各民族公民,凡是涉及诉讼的,都享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2.如果诉讼参与人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义务为各民族公民行使这项诉讼权利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3.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同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制作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

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行使这项权利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应尽职责和义务。

民族语言文字原则的意义:

1.体现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宪法精神,保障各民族公民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切实维护各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

2.可以保障司法机关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和正确地处理案件;

3.可以进一步密切司法机关同各民族群众的关系,便于司法机关对各民族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也便于各民族群众对司法机关实行监督。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民族语言文字原则”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执行一般规定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8 律咖推荐指数:96 业务咨询人数: 135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