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 > 劳动争议案件的主体
劳动争议案件的主体
发表时间:2013-03-25 浏览次数:70

劳动争议案件的主体,是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原告、被告及第三人。

(一)劳动争议案件的原、被告

劳动争议案件的原告,是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可能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劳动争议案件的被告,是指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未向法院提起诉讼,因劳动争议另一方起诉,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

1、 劳动者的诉讼主体资格

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发生争议的一方劳动者死亡的,如何确定诉讼主体问题。《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劳动争议案件,从历史上看是从民事案件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在目前《劳动法》尚不十分完备的情况下,认定其当事人也应参照《民法通则》所规定的原则。同时,基于死亡职工与其原所在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出现了其直系亲属等利害关系人与该用人单位之间的附随关系,因职工死亡发生的保险待遇等争议,往往是该附随关系主体之间的纠纷。所以,在这类劳动争议案件中,死亡职工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其直系亲属等利害关系人应当作为诉讼主体参加仲裁。

2、 用人单位的诉讼主体资格

作为劳动法律关系另一方的用人单位,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劳动者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和劳动关系相一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这种情况是劳动用工机制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模式和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用人单位具有法人资格,无论何种劳动争议案由,该用人单位均毫无疑问地具有诉讼主体的资格。

(2)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工资关系、人事关系不相一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这种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劳动用工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 劳动关系、工资关系与人事关系不一致的情况。即劳动者人事档案关系在原单位,因法定事由(如被指派)到具有法人资格、通常与原单位为上下级关系的新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工资关系转移至新的用人单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诉讼主体资格的认定与劳动争议的具体案由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是因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引发的争议,应由签订劳动合同的原用人单位作为诉讼主体;如果是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决定而引发的争议,则诉讼主体一方应是作出开除决定的用人单位。开除是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所作出的最严重的行政纪律处分,但是因为劳动者的人事关系不在新的用人单位,所以开除决定应在征得原用人单位同意后作出。如果不经原单位同意,开除决定不符合程序,应予撤销。除上述两种情况外,诸如工资等方面的争议均应由新用人单位作为诉讼主体一方。

②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与工资关系、人事关系不一致的情况。即,劳动者人事档案关系和工资关系在原单位,因法定事由(如停薪留职等)到具有法人资格的新的用人单位,并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的诉讼主体资格也应依具体案由来分析: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发生的是劳动合同纠纷,诉讼主体一方应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原用人单位;如果发生的是工资争议,则参加诉讼的应是其劳动关系所在单位,即现工作单位;如果发生的是医疗保险争议,在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脱离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应由其医疗保险手册所在单位作为诉讼主体。除上述案由外,诸如辞退、除名等争议,则应由作出该决定的用人单位作为诉讼主体。(3)个体工商户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以上所讨论的诉讼主体用人单位一方,均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没有法人资格的个体工商户作为用人单位的情况也很普遍。《民法通则》第26条规定:“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中“用人单位”参加诉讼的,不应以其所起字号作为诉讼主体,而应以注册核准登记经营个体工商户的公民个人作为诉讼主体。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个体户挂靠乡镇集体企业的情况,由被挂靠企业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这类企业一旦发生劳动争议案件,特别是发生工伤等用人单位负有赔偿、补偿义务的劳动争议案件时,个体工商户应直接承担义务,被挂靠的单位也应当从挂靠之日起至事故发生之日止所收取的管理费中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应将个体工商户、被挂靠的企业一起列为被告人参加诉讼。

(4)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后的主体资格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完善,企业法人的合并、分立逐步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那么在这种用人单位处于不断变化的形式过程中,劳动者应当向谁主张权利呢?我们认为,如果是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仲裁委员会裁决或人民?院判决前,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立的,应由承担其权利义务关系的新的法人单位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或仲裁。

(二)第三人

劳动争议案件第三人,是指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原、被告已经开始的劳动争议诉讼中来进行诉讼的当事人。《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2条规定:“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者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1、 劳动争议案件出现第三人的主要情况

在下列情况下,出现了劳动争议案件的第三人:

①企业主管部门越权作出不适当决定的。例如,调动下属企业职工变更劳动合同不与企业或职工协商,或者不通过企业直接处分职工的。

②合作、联营企业或企业集团主要负责人承担不了责任,应由合作联营各方分担的。

③劳动者跳槽,用人单位使用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而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的。

④甲厂的职工在履行与乙厂签订的经济合同时,由于乙厂的原因使甲厂职工发生伤、残、亡的。

⑤建筑安装施工单位给对方施工时,因安全措施不好给对方正在履行职务的职工造成伤、残、亡的。

⑥因履行职务受到他人伤害的。

⑦因交通肇事按规定应定为工伤的。

⑧多重劳动关系,包括:劳动者被其他单位借用、聘用与原单位仍然保持劳动关系的;本单位放假、托管暂时到其他单位工作没有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退养、停薪留职的工人,从事第二职业的;为了解决和保留职工身份或所有制问题,职工在一个企业工作,名额挂靠在另一企业的;部分合资、合作企业的职工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甚至仍保持劳动权利义务关系的;企业被租赁或承包,在此期间内形成原单位与租赁或承包者的劳动关系等等。

2、劳动争议案件第三人的特点

劳动争议第三人制度借鉴了民事诉讼制度,但又不同于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具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从而参加到诉讼中来的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种。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讼中的地位相当于原告,享受原告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原告的义务;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通常是站在与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支持其诉讼主张,反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主张,但无权处分原告或被告的实体权利和义务,也不能实施承认诉讼请求、放弃和变更诉讼请求、撤诉和解等原告或被告有权进行的诉讼行为。劳动争议案件中的第三人,既不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不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与案件处理结果既可以是法律上的,也可以是事实上的利害关系人。从产生劳动争议第三人的情况看,劳动争议案件第三人,一般为本案的义务人,把第三人引入诉讼或仲裁主要是为了让其承担责任,也就是在案件处理中是被诉方。3、劳动争议案件第三人的地位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2条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11条虽然规定了劳动争议第三人制度,但是对于第三人在诉讼或仲裁活动中的地位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根据第三人的特点,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应通知其参加诉讼或仲裁活动。经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调解达成协议,其内容涉及第三人权利和义务的,第三人应在调解书上署名,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将调解书依法送达第三人。开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第三人经通知不到的,可以作缺席裁判。仲裁裁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时,第三人对裁决不服的,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调解书、裁决书所规定的义务时,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劳动争议案件的主体”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劳动仲裁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6 律咖推荐指数:93 业务咨询人数: 116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