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 > 裁员的有关规定
裁员的有关规定
发表时间:2012-07-15 浏览次数:421

《劳动合同法》彻底颠覆传统用工机制其中包括;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单方面终止合同,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签约两次后须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报酬约定不明确的实行同工同酬;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将付双倍工资……从内文来看,这一法规都是从劳动者切身利益出发,同时加大企业非法用工的成本,《劳动合同法》无疑将对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带来冲击。为了逃脱法律制约,一些企业很可能会提前有所动作,从而导致一波裁员潮或企业找借口与员工解约。

专家指出,裁员必须符合单位经济情况有重大变化,并与工会协商等条件,解除劳动合同也有专门规定,否则裁员或制造借口与员工解除合同都是违法行为,员工发现单位违规或解约,可动劳动、工会等部门维权。

企业裁员之前负有预先告知的义务。《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劳动法》专门制定了对特殊群体的保护措施,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种情形,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原劳动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明确规定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裁员方案,提前30日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在征求职工意见,听取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才可正式裁员。

企业裁员属于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行为,为此企业应当给予被裁职工一定的经济补偿。1999年原劳动部制定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补偿金外,还必须按经济补偿金额的50%支付追加补偿金。

补偿办法同时规定,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工作被用人单位决定下岗的除按上述规定补偿处,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或绝症的分别不低于医疗费的50%到100%。

裁员必须符合单位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向劳动部门报告,并与工会协商等条件,解除劳动合同也有专门规定,否则裁员或制造借口与员工解除合同都是违法行为,员工如果发现单位违规裁员或解约行为,可以到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主张自己的权益。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裁员的有关规定”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工资福利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6 律咖推荐指数:96 业务咨询人数: 124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