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 > 本案中转让房屋虚报购价行为是否属于欺诈
本案中转让房屋虚报购价行为是否属于欺诈
发表时间:2012-07-13 浏览次数:230

[案情]唐某经朋友介绍,与谢某达成了商品房转让协议。其间,谢某许诺:“我这套三室二厅的商品房如若转卖,至少可以赚2万元,考虑到你是朋友介绍的,我就只赚你8000元,我购进时花了8万元,咱们8.8万元成交。”事后,唐某从开发商处得知,谢某这套商品房当初只花了7.5万元,而不是8万元。唐某遂以此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谢某双倍返还因欺诈而多收的房屋转让价款5000元,即10000元。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唐某不应要求谢某返还所谓“多赚的”款项。理由是,谢某与唐某之间的房屋转让纯属自愿协商的,双方既已自愿达成了交易,不应再有任何反悔,何况,谢某的商品房当时按市场行情,的确可以卖8.8万元左右,谢某开价8.8万元,并未对唐某的利益构成任何损害,并不能认定谢某有欺诈的目的和动机。

第二种意见认为,谢某应当双倍赔偿多收唐某的5000元,即10000元。理由是,谢某在房屋协议作价的过程中既然使用了欺诈手段,唐某作为消费者,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之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要求谢某双倍赔偿其因欺诈行为而受到的5000元损失。

第三种意见认为,谢某应该返还唐某多收的5000元,但不应双倍返还。理由是,谢某的商品房当时即使值8.8万元,但其既已声明只赚8000元,就应认为其已自愿放弃了与市场价格差额部分的可期望利益,谢某以欺诈手段实际多收唐某的5000元,违背了诚信原则,属不当得利,应当如数返还唐某。

笔者认为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是,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合同法》第42条还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谢某蓄意多报自己购买价的行为属于明显的提供虚假情况的行为,违背了前述法律条款的具体规定,应当认定其多出7.5万元部分的报价无效,唐某可以根据《合同法》第54条第2款之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请求法院对合同价款予以变更,在总价款中剔除谢某多出的报价5000元。

鉴于谢某本身属于从开发商手中购房的消费者,其法律地位不能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经营者划等号,故此本案不能套用该法第49条的双倍赔偿的规定。

作者:赣县法院 吴昌明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本案中转让房屋虚报购价行为是否属于欺诈”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合同诈骗罪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8 律咖推荐指数:93 业务咨询人数: 119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