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劳动合同纠纷 > 劳动者告错单位 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劳动者告错单位 仲裁时效如何计算
发表时间:2012-07-12 浏览次数:56

案情回放:

刘某经杜某聘用进入其经营的家具厂工作,两个月后刘某被解雇,刘某以家具厂作为被诉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拖欠工资4433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书,裁定家具厂向刘某支付其上班期间的工资4433元。家具厂不服仲裁,向法院起诉。法院经审理查明刘某实际是杜某的员工,于是作出判决,认定家具厂不需要向刘某支付工资,刘某向上级法院上诉,二审法院作出判决,对原审判决予以维持。刘某签收二审民事判决书后,再次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作出申诉超过60天申诉时效,不予以受理的通知书。刘某于是再次向人民法院起诉。另外有证据证明杜某两年前开始租赁家具厂的厂房用于家具生产,正式领取营业执照,该家具厂性质是个体工商户,杜某是经营者。

法院判决:杜某应向刘某支付拖欠的工资报酬4433元及经济补偿金1108元。

律师说法:

广东华誉律师事务所郑贤春律师分析认为:本案主要是如何认定劳动者告错单位后,仲裁时效如何计算的问题。

刘某未与杜某或家具厂签订劳动合同,而杜某租赁某家具厂的厂房进行同一行业生产,刘某到该工作场所提供劳动时,杜某尚未注册登记自己的家具厂,故刘某误认为用人单位为某家具厂在常理之中。刘某于两个月后与杜某终止劳动关系,一个月后,劳动仲裁委员会已对其与某家具厂的仲裁案件作出仲裁裁决,而由于某家具厂不服该裁决,案经两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清用人单位并非某家具厂而是杜某,刘某签收终审判决后,以杜某为相对人提起劳动仲裁,此前的诉讼行为应引起相关纠纷仲裁时效怎样认定?参照自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申请仲裁期间中断的,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不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这在以前理论上有颇多争议,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二)的出台,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被认定为仲裁时效中断,中断的诉讼时效从作出处理决定或不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那么本案可以认定刘某从对某家具厂申请仲裁开始,对杜某申请仲裁的时效中断,到刘某签收终审判决后为仲裁时效重新计算60天。故杜某认为本案的仲裁时效已过是不能成立的。杜某是个体业主,对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据此,法院判决杜某向刘某支付拖欠的工资4433元、经济补偿金1108元(按工资总额的25%计算),处理正确。而劳动仲裁委员会以刘某的申诉超过60天申诉时效不予以受理,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劳动者告错单位,仲裁时效如何计算”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租赁合同纠纷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6 律咖推荐指数:96 业务咨询人数: 157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