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7年7月2日始于泰国的金融风暴迅速蔓延全球,使1998年的世界在惊恐不安中度过。面对这场金融风暴,学术界、工商界、舆论界从各个角度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或猜测。归结起来看,这些解释或猜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内因论”,认为亚洲国家内部经济不健康,或因体制、或因泡沫使其经济扭曲所致;二是“ 外因论”,认为是国外投机资本恶意炒做所致,甚至有阴谋之嫌。持第一种看法的多为西方发达国家,而持第二种看法的多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双方甚至为此展开了论战。
平心而论,论战双方各有各的道理,但不无偏颇,因为与所观察到的事实不符。一年多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情况表明,它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因泡沫破灭而触发的,如泰国;另一种是实质经济尚可,但因债务链条崩断而陷入的,如韩国;还有一种是宏观经济指标尚佳,但却因经济前景不明缺乏信心所导致的,如日本。显然,这三种危机发生的条件各有不同,难以以上述任何一种单一原因加以解释。
常识告诉我们,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是一致的。当逻辑不能解释或解释乏力时,不是历史的错误,相反应从更广泛的视野寻找逻辑的出发点,相应地修正已然的逻辑。一旦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亚洲金融危机时就会发现它是世界经济由已然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结构调整的产物,而这一调整又是在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从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简言之,由亚洲进而波及俄罗斯和拉美的金融危机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
二
若要认识知识经济挑战的深刻性,先要确认知识经济的特征。
从某种角度观察人类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到它以经历了两个阶段并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它们是农业经济阶段、工业经济阶段以及即将进入的知识经济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依次发生的,但却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在农业经济阶段,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土地,因而包括经济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是围绕土地这个核心展开的。对此史学著作以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值得讨论的是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特点与区别。
所谓工业经济是指以工厂制度为基础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单一品种、标准化、大批量,其经营管理的目标是成本最小化。由于专业化的单一品种,使其可以使用成熟的主流技术,并实现产品的标准化,进而生产工艺的标准化。而产品及工艺的标准化又构成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基础,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因为规模效益使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降低了总成本,进而降低了售价,扩大了销售市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科技风险投资挑战知识经济”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