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的各省市大都建立了高科技产业园区,但为什么并未造就多少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呢?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这里恰恰少了发展高科技事业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元素:高科技风险投资事业,尤其是它所能带来的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及时的市场预测与广泛的客户网络等,这些都是高科技产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80年代以来,国内也曾出现过一些风险投资企业,但从它们的经营方针及日后的结果来看,均未能跳出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公司的窠穴,因为简单地将资本带入有风险的行业如房地产、股票市场等,并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对象通常是富有潜力和前景的“朝阳工业”,并且必须有专门化的管理人才对投资资本乃至投资对象的经营进行严格系统的管理,风险投资的真谛是对投资风险的驾驭。当然,国内已有的教训是宝贵的,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避免重复错误。
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风险投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资金实力不强,形不成产业规模,因而难以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只有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资本,只能支持一些投资少、风险低的短平快项目。受规模、实力的限制,无法进行组合投资、平衡投资来分散风险,缺乏抗风险能力,资金难以快速滚动发展;
(2)资金来源单一,社会化程度不够。现在从事风险投资的企业,主要是银行、财政、科技部门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而由企业、私人、保险公司等建立的风险投资还很少;
(3)缺乏具有风险投资家素质和富有远见的专门人才;
(4)有关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薄弱;
(5)缺乏健全的作为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基础的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科技企业,虽拥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产品和项目,但由于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产品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因此,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第一,鼓励支持建立风险投资公司,筹措运作风险投资基金。
首先,结合我国实际,设立以政府为主导,财政部分出资,银行科技贷款适量安排,多元资金投放,规范运作管理的风险投资基金,是比较可行的做法。为解决风险投资经营公司的启动初期和向银行借贷的担保资金来源,国家财政用于贷款贴息的那部分资金为基础。适量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份额作启动投入。其次,风险投资经营公司,可多渠道筹措,包括:(1)以股份制方式向社会法人募集;(2)以进入资本市场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股募集;(3)允许风险投资公司发行科技发展建设债券等。广泛吸收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此外,允许将适量保险金及其他长期资金投入风险投资运作,银行科技贷款以基准利率按长期贷款给风险投资公司作补充启动资金不足,还可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适量外资;(4)顺应金融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可在科技产业发展较快的经济地区,率先试行允许商业银行“购买”风险投资基金份额,或通过地方政府发行仅限于商业银行购买并可在商业银行之间转让长期风险投资基金债券,筹措资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分析中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业”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