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绿色贸易壁垒又称为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以征收环境进口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其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以行其贸易保护之实,将家的一些商品拒之门外。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和强化既是为保护本国利益人为作用形成的,也是人类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贸易的形成,既带有主观的色彩,但总体上又符合客观的发展。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1.环境附加税和市场准入制度。发达国家保护环境、限制进口最早的手段是采用环境附加税,即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的进口附加睡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规定之日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cnmoker.org
2.产品加工标准制度。产品的标准是指方针对有形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做出的强制性规范,政府,各标准组织,行会以及其他机构都可以制定。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环保技术标准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力量很难达到这些严格的环保标准,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制度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图形标签,印制或粘贴在合格的商品及包装上,用以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功能符合要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产和利用。进口产品取得了环境标志意味着取得了进入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国家市场的通行证。环境标志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本国市场及环境。但由于环境标志认证程序复杂,手续烦琐,标准严格,增加了外国厂商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成为其他国家产品进入一国家市场的环境壁垒。
4.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物,用后易于回收再利用,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类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广泛流行,简化包装,可再生回收再循环包装,多功能包装,以纸代塑料包装已悄然兴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等各种法规,以规范包装材料市场.这些绿色包装法规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同时也增加了出口成本,为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借口。现有规范对商品标签也有细致的规定。例如,美国新《标签法》规定食品包装必须标志所含成分极其对照的百分含量,美国食品计划药品管理局则要求大部分食品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这些规定对于在此领域领先的美国制造商每年要多支出10.5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负担就更为严重,对缺乏检验设备的国家而言,这些规范无意就成为禁止进口的壁垒。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