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规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项重要文件,它以其特殊的宗旨和原则,在减少贸易限制、规范国际认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我国入世后,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会加强,因而,认真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并及早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于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维护我国的贸易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产生的背景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及其日益盛行的原因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以下简称tbt)是指一些国家、地区打着进一步实现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目标,加速国际标准化进程,推进认证评审制度的全球化和维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利益等旗帜,利用他们所拥有的技术和资金优势,通过制定各种严格、复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认证制度来达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它是一项主要的非关税壁垒。自70年代初,在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中,有30%是由于技术因素造成的,进入90年代之后,这一比重不断上升。据统计,wto总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每年得到的有关通报有600-700件,是各协议中最多的[1]。它的日益盛行有着特殊的原因: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自成立以来,经过8轮多边贸易谈判,在消除关税对国际贸易产生阻碍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国家间的贸易藩篱正在不断拆除:各国平均关税壁垒由战后的40%下降到了发达国家4%,发展中国家13%左右的水平,在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各缔约方的关税总水平进一步削减,纺织品等贸易的歧视性数量限制分段取消,部分非关税壁垒将进行关税转化并削减,传统非关税壁垒的活动空间也越来越小。当传统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限制贸易的措施逐渐弱化并取消之后,看似最客观、最公平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必然成为主要的贸易保护工具。正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标准化的目的和原理》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后庇护所。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产生的背景
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盛行的情况,为了发展国际贸易,确保各缔约方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不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早在1979年“东京回合”谈判期间,关贸总协定的各缔约方就签署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并于198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1986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修改被作为该轮谈判的15个议题之一,现行协议是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1991年乌拉圭回合文本)的基础上,于1994年3月15日对文本的内容与文字作了最终修改与润色产生的。94年协议与80年协议相比,无论在内容、结构或可操作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提高和拓展,更能排除贸易扭曲现象,更能维护gatt/wto的基本原则和实现gatt/wto的目标。修改后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行为规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及其实际执行状况分析”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