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理论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风靡全球、至今方兴未艾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业绩的根本性的改善。把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征管改革实践,以信息化为依托,打破按职能分工的税收征管格局,对现行征管业务流程进行“革命性”的再造与重组,以求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行政成本的最小化和对外服务的最优化,是解决当前征管改革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路和方向。
一、关于流程再造理论
1、流程再造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提出了管理流程再造(bpr,即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概念,将流程再造定义为,“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并强调要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重新树立“以流程为导向”的思想。企业再造直接针对的就是被割裂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其目的就是要重建完整和高效率的新流程,因此,在再造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流程的思想,以流程为现行的出发点和终点,用崭新的流程替代传统的以分工理论为基础的流程。流程再造的意义是,通过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塑造,包括进行相应的资源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企业将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形态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由于流程再造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被称为最具有革命内涵的管理革命。
2、流程再造的本质、特点和表现形式:
流程再造具有四个本质特性:(1)流程再造(bpr)的出发点—顾客的需求、面向顾客;(2)bpr的再造对象—企业的流程;(3) bpr的主要任务—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反省、彻底地再设计;(4) bpr的目标—绩效的巨大飞跃。
企业流程再造的特点:一是在崭新的资讯技术支持下,以流程为中心,大幅度地改善管理流程;二是放弃陈旧的管理做法和程序;三是评估管理流程的所有要素对于核心任务是否重要。专注于流程和结果,不注重组织功能。在方法上以结果为导向,以小组为基础,注重顾客,要求严格衡量绩效,详细分析绩效评估的变化。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构建信息化支撑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