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农业风险损失逐年增大,作为重要风险保障机制的农业保险却不断萎缩。我国农业保险现阶段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农业保险模式?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去思索。
由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持申请的英国高教合作计划项目“中国内蒙和新疆农业保险应用与缓解贫困及促进持续发展”获得英方正式批准。
通过该项目实施,期望能够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保险成功经验、完善中国农业保险相关政策法规、提高中国从事农业保险研究、管理和推广人员的水平,促进中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使中国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够缓解贫困和持续发展。
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 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由于分散经营的农户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农户中参加农业保险的又很少,由于没有保险来“转嫁”风险,除政府给予的救助外,剩余所有农作物的损失都由农民来负担。随着中国农业市场化开放程度的提高,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国农业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和经营规模较低,技术落后,市场信息匮乏,农民很难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市场供求信息。这些状况导致农业市场风险源更多,范围更广,不可控制性更大。
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营,使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业务风险集中,再加上农业保险的综合赔付率较高,很多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在逐利心理的作用下,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在灾害多发的地区和年份进行战略性的收缩,压缩了农业保险承保的范围、数量和险种,而在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地区和年份,则热衷于开办农业保险业务。
2004年至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五年在1号文件中提出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2005年以后我国十分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2007年开始中央政府财政支付农业保险补贴达20多亿,2008年达60多亿,以后可能还将增加,各省财政都有农业保险补贴。
2004年,中国保监会启动了农业保险试点,一方面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先后批设了安信、安华和阳光3家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一方面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在江苏、四川、辽宁、新疆等省份开展了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险试点。
2004年,宁夏、内蒙古、湖北、云南、北京、黑龙江、四川等地部分县市相继开展和深化了农险试点。2006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5亿元,为“三农”提供的风险保障达733亿元。从2007年开始,国家在部分省、自治区进行由中央财政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中国农业保险现状”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