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涉外法律类 > 招商引资 >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及《2012年度全市塘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及《2012年度全市塘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颁布单位: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 文号:黄政发〔2011〕37号
颁布日期:2011-11-14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及《2012年度全市塘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黄政发〔2011〕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及《2012年度全市塘堰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为积极做好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水利设施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早规划、早动手、早见效的要求,现提出全市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一号文件及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针对今年水旱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共建相结合,加大工作力度,凝聚各方力量,迅速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确保本年度水利建设高增幅、大提升、超历史,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主要任务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与灾后重建、国土综合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本年度计划开工完建各类水利工程4.91万处,累计完成土石方8664万立方米,力争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46万亩、除涝面积5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改造渍害中低产田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平方公里。

三、建设重点

本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塘堰渠系工程建设。塘堰建设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对切实解决基本农田灌溉不足和灌溉死角问题,提高抗旱保丰收能力意义重大。今年推动此项工作采取“五大措施”、突出“三大整治”。即通过“三万”活动推动、各级财政驱动、整合资金联动、社会力量互动、农民群众主动等五项措施,重点开展塘堰扩挖、河渠疏浚、田间“最后一公里”渠系整治三大工程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大规模疏浚河渠420公里,整治田间渠系750公里,全力推进当家塘堰清淤扩挖3.9万口。

(二)突出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去年秋末至今年春夏,我市气候持续异常,极端天气频繁,长达220多天的跨季大旱,11县市区受旱,受旱农田面积366万亩。随之旱涝急转,全市发生洪涝灾害,各类直接经济损失20.5亿元,水毁损失惨重,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本年度,首先把修复水毁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规划,优先安排部署,确保当年水毁、当年修复、当年见效,不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二是全面开展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增强抗旱能力。对现有的小塘堰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增加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泵站和灌溉设施进行修复改造,恢复抗旱能力。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小型蓄、引、提水工程,不断提高抗旱能力。三是加强水源工程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合理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发挥我市水资源最大效益。

(三)突出抓好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加强重点湖区、圩垸和涝区治理,尽快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继续抓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特别要加强中小水库、中小河流、中小电站、中小区域滑坡等“四小”水利防洪工程薄弱环节建设。本年度,重点抓好4座中型、65座新编规划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3.5亿元。加大中小河流整治力度,我市纳入国家规划的12条河流,完成投资3.2亿元。

(四)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农村28.4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不折不扣完成今年中央和省下达的投资计划,确保市政府“十件实事”承诺兑现。同时,着力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所建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起、长收益”。要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防护与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采取隔离防护、河污整治等措施,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已经设置的排污口要限制关闭。

(五)突出抓好农田排灌设施建设。积极推进3个大型灌区、2个中型灌区项目建设,投资0.61亿元。加快3处大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步伐,投资1.5亿元。加强灌溉与排水、骨干与田间配套,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切实抓好全市7个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和3个现代农业省级小农水重点县以及龙感湖小农水专项工程建设,投资1.65亿元。

(六)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继续抓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治理工程为抓手,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确保治理效益,促进治理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6平方公里,投资0.21亿元。加快完成英山等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扩大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加大农村河道疏浚、河塘整治和引排水工程建设力度,美化农村村容村貌。

(七)突出抓好水利结合灭螺工作。抓紧实施已下达中央投资计划和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01亿元。同时,结合疫区大型灌区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开展阻螺灭螺措施建设,有效控制钉螺扩散。

四、保障措施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今年我市的水利建设,投入之大、数量之多、战线之长前所未有,任务之重、要求之高、时间之紧也前所未有。因此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各级政府资金为引导,以农民群众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借助中央、省委和市委一号文件以及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的强劲东风,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程建设领导责任制。继续实施防汛抗旱和工程建设连锁责任制,将建设任务分项目、分区域、分流域、分工程包干负责,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层层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把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和工程效益,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和行政效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认真抓好组织落实。

(二)明确政府主体,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近几年,省里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都在20亿元左右。今年是农田水利建设大干之年,投入要有新突破。一是政府加大投入抓建设。除保障各类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外,省级财政安排3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塘堰建设“以奖代补”。地方各级财政拿出相应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奖代补”。二是组织“三万活动”促建设。今冬明春,深化“三万活动”形式,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清万塘、惠万民大行动,组织万个帮扶单位结成万个帮扶村组,建成万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三是正确引导群众投入搞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福农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要与农民协商,征得农民同意,体现农民利益。严格“一事一议”程序,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和透明。严格区分农民自愿筹资投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界限,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现有的投工、投劳政策,讲求方法、用好用足。各地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投工投劳,可以在政策范围内以资代劳,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适当调整投劳折资标准。四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建设。通过鼓励老板赞助、企业资助、名人捐助、能人帮助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三)规范建设程序,完善建设管理。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规范建设程序,既要加快建设,也要强化管理,既要确保进度,也要确保质量和效益,做到建管并重,数量和质量统一。对重点水利工程,严格“四制”,加强建管。跨村、跨乡甚至跨县的流域性工程,县乡政府必须强化“统”的功能,实行大会战,统一谋划、统一实施。对小灌区、小流域治理等受益范围为一村一组,但受益村自身又难以当年完成的工程,实行“推磨转圈、轮流受益”的办法,并建立灾害风险机制,做到以丰补欠。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继续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产权流转,搞活经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滚动发展。加快推进以用水户参与灌区、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用水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四)强化检查督办,营造宣传氛围。各地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要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分区域、分流域、分工程、分项目进行督导,特别是对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要项目和行动滞后的地方,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巡回督导、跟踪督导、驻点督导、舆论督导。要把检查督办贯穿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落实到工程、落实到田间、落实到农户。市里拟组织2—3次大规模的督办检查活动,并将督办情况及时整理,对上做好汇报,对下发出通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要积极营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宣传氛围,大力宣传加强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政策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干部群众,切实起到宣传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继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营造创先争优竞争态势,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蓬勃开展。

2012年度全市塘堰建设实施方案

塘堰建设是2012年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现提出2012年度全市塘堰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据统计,全市约有塘堰28万口,其中当家塘18万口。这些塘堰在建成初期,为农田补充灌溉、抗旱应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农村体制改革以来,由于缺乏投入、年久失修、疏于管理,淤积毁损严重,全市塘堰现状蓄水量不足原有60%,大部分塘堰已成为“碟子堰”、“筛子塘”,也有部分塘堰失去了原有功能。近年来我市部分地区连续干旱,特别是今年的四季连旱,进一步暴露了全市塘堰蓄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建设意义

塘堰是农村水利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塘堰建设力度,对于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对切实解决基本农田灌溉不足和灌溉死角问题,提高抗旱保丰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标任务

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力推进塘堰建设,力争用一年的时间,清淤扩挖当家塘堰3.9万口,新增蓄水能力2亿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各地要加强对塘堰建设的组织领导,积极做好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形成各级大员上阵、靠前指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责任制。强化塘堰建设目标责任制,完善塘堰建设与防汛抗旱工作紧密结合的连锁责任制,将塘堰工程逐一登记造册、媒体公示,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塘堰整治销号制度,层层抓落实。强化塘堰建设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将工作实绩与目标责任挂钩,与投资挂钩。全市塘堰建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统一指挥,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负责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

(二)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塘堰建设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各地在改造中不能就塘治塘,要坚持以小流域和冲垅为单位,规划先行、科学选点、合理布局。在具体规划中,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塘堰建设与渠道整治、水库除险等相关工程需要结合起来,注重在整治上做文章。在大搞塘堰扩挖改造的同时,把渠道清淤整治、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清障疏挖等工程作为一个统一系统,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做到塘大渠畅、库安河顺。二是把塘堰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结合起来,注重在配套上下功夫,使蓄水能力与灌溉需求相适应。与此同时,选育、选种农作物也要与塘堰的区位、蓄水量相配套,做到以水定种,宜旱则旱,宜水则水,确保抗旱夺丰收。三是把塘堰建设与多种经营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注重在效益上花力气。扩挖的土方可用于荒地造田,扩大种植面积。塘堰扩挖深度必须考虑养殖的需要,至少要挖到剅管以下1米。通过改造塘堰,做到灌溉、种植、养殖综合受益,形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把塘堰建设与田间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在规范质量上成气候。高标准地开好丰产沟、安装U型槽,真正做到田间管理科学,围沟、腰沟、厢沟配套,明排暗滤,雨住沟干。

(三)政府主导,多方投入。塘堰建设要抓住实效和特色,政府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一是抓住市委、市政府开展“三万活动”契机,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清万塘、惠万民大行动,对驻村现有需要整治的塘堰进行综合整治。二是加大各级财政“以奖代补”的投入力度,各县(市、区)要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塘堰建设。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由各县(市、区)组织施工,竣工验收后,省、市财政直接奖补给项目实施单位,鼓励各地干多、干快、干好(具体技术标准和奖补标准另行制定)。三是发挥县委、县政府“统”的功能,依据县级水利综合规划,大力整治各类涉农资金,开展塘堰综合整治。四是通过鼓励老板赞助、企业资助、名人捐助、能人帮助等方式,大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塘堰建设。五是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广泛动员、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当家塘堰建设。

(四)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塘堰改造单项工程虽小,但关系到一个村、一个组抗灾保丰收的大问题,有的地方还关系到防洪安全。因此,一定要与其他水利工程统筹协调,坚持标准,注重质量,切实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一是长藤结瓜。现有补充水量条件的塘堰,都要尽可能挖掘水源,与周边的水库、渠道、涵闸、泵站等蓄引提水工程相沟通,形成长藤结瓜之势,做到既能拦蓄天上水,又能借助骨干工程补充水,增强蓄水灌溉功能,提高抗灾能力。二是深挖扩挖。现有塘堰必须彻底清淤,并按照科学规划,该扩大容积的,要按标准扩容,使蓄水容积与设计的受益面积相适应。三是落实标准。塘梗的高度、宽度、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做到棱角分明,整齐划一。对下游迎水面,实行规范化的护砌,提高抗冲能力,避免或减少渗漏。对剅管设置的位置、孔径大小以及抗压强度,放水口、闸阀、溢洪口等配套设施都要符合规范要求。四是美化环境。塘堰建设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还要讲究外观形象,做到路相通、树成行、草盖坡、渠成网,力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景点。

(五)深化改革,强化管护。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职责,落实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相关制度,完善日常供水、抗旱应急和维修养护责任主体明确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塘堰工程良性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附件: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表(点击下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2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及《2012年度全市塘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WTO事务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9 律咖推荐指数:90 业务咨询人数: 194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