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政府 | 文号: |
颁布日期:2014-04-13 | 失效日期: |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 |
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
辽市政发〔2014〕11号
河东新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意见》(辽政发[2014]3号)精神,全面加强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市政府决定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统领,以推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为主线,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全市质量总体水平,为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三化”良性互动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稳定发展和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质量强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涌现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品牌形象良好、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和产业集群。
(一)产品质量。到2020年,基本建成食品质量安全和重点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食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15年,产品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力争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40%,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市级以上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企业和知名品牌。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达到1户以上,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达到6至9户,“省级名牌产品”力争达到30项以上,“市级名牌产品”达到65项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力争达到8枚,“省著名商标”力争达到86枚,市著名商标达到102枚。
(二)工程质量。到2020年,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
到2015年,工程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建设工程质量投诉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处理完结率稳定在95%以上。
——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技术含量显著增加,争创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
(三)服务质量。到2020年,全面实现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服务业质量水平大幅提升,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15年,服务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全面提升。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
——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显著改善。服务质量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四)环境质量。到2020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果显著。
到2015年,环境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化学需氧量削减比例11.2%,净削减5917吨;氨氮削减比例13%,净削减537吨;二氧化硫削减比例6.5%,净削减3271吨;氮氧化物削减比例9.5%,净削减4339吨。
——全市80%以上县(市)区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80%以上乡镇建成省级生态乡镇,有10个以上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并获命名;80%以上村屯建成省级生态村,并有50个以上村屯建成国家级生态村。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宏观质量管理
1.深入开展质量强县(市、区)活动。提高质量强县(市、区)活动的组织力和推动力,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推进平台,夯实质量强市的基础。将质量强县(市、区)、质量强镇(乡、街道)目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大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力度,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2.加大政府质量综合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投入,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
3.建立健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顾客满意指数以及质量损失率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指标体系,将质量指标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4.各县(市)区质量监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定期评估分析质量状况及质量竞争力水平,研究质量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工作对策,为同级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1.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质量发展,维护质量安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形成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趋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活力,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在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WTO相关工作,帮助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创新质量发展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省长质量奖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市长质量奖评选推荐认定工作,在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全面推广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驰名(著名)商标等管理工作。通过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保护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正当权益,对符合政府采购政策的“辽宁名牌产品”、“辽阳市名牌产品”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
3.健全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制定质量工作评价指标和考核制度,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考核,增强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4.强化质量准入退出机制。发挥质量监管职能作用,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污染严重及资源浪费的企业和产品,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的企业,依法强制退出。
(三)强化质量监督管理
1.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实施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大设备监理等监管制度。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管理,完善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建立产品伤害、食品药品及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评估制度,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及时提出处置和预防措施。
2.加强农业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监管。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区域设立监测点,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监测预警,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档案,掌握产地环境质量变化动态。依法对农药、兽药、肥料、种子、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推行农(兽)药经销台帐、农药备案登记和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农药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行为。开展农业投入品使用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农业综合防治技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资配送。强化农产品生产者安全用药意识,督促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产品生产企业落实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和农(兽)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的规定。
3.提高工程质量。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工程质量主体责任,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实行工程项目法人质量责任终身制。强化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推行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有效实施工程质量差别化监管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开展工程质量相关责任主体质量信誉排行榜活动,狠抓工程质量保修制度的落实。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督,查处违法行为,保障工程质量。
4.改进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推广服务业先进管理模式,以服务标准化为基础、服务品牌为纽带、服务满意为保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整体水平。实施服务业品牌引领战略,积极培育发展一批代表行业顶尖水平和辽阳美好形象的服务质量标杆单位。推进用户满意度调查评价工作,促进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显著提高。
5.优化环境质量。以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方式,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企业落地,控制钢铁、水泥、造纸等污染行业过快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型服务性行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加强现存企业的整合和技术升级工作,用新兴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并逐年削减煤炭等能源使用量,加大电、燃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在严格控制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6.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有效利用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以各种质量信息收集为重要内容的质量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与多部门的信用信息互通共享,促进“信用辽阳”建设和发展。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实施质量信用评级和分类监管。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质量行为不良记录)制度,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约束机制。
7.开展打假治劣和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源头治理力度,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质量执法,严厉查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大案要案,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集中整治。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探索刑事司法力量先行介入的执法模式,加大对质量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推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发挥标准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范和引领作用。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导企业在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实现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能力。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企业和服务业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建设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快速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机制。
2.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深入实施“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工程,完善“计量惠民”活动长效机制。强化民生计量器具监管,以及对水、电、气“三表”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等重点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和监督抽查。指导企业建立符合国家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和使用等要求的计量管理体系。
3.推动完善认证认可体系。积极推进企业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等认证工作,鼓励企业开展节能、节水等产品认证,深入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积极推进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消除产品进出口贸易壁垒,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领域的认证工作,认真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监督检查,进一步做好实验室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推动认证监管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4.加快检验检测检疫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技术机构资源整合,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积极建设检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检验检测市场有序发展。对技术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管,规范检验检测行为,提高检验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社会公信力。力争芳(烯)烃产品质量省级检验中心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进一步增强我市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
5.推进质量创新能力和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质量科技投入,促进质量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质量改进和技术改造项目,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新优势。加快质量学科专业建设,培养质量专门人才。加强质量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质量专业职业资格、注册计量师、注册设备监理师、首席质量官等人员培训工作。
6.加快质量法制和消费维权机制建设。坚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法惩处质量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质量投诉处理机制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质量投诉信息平台,充分发挥12365、12315、96151、12331等投诉热线的作用,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认真处理质量投诉、产品“三包”等问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辽阳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质量工作考核及监督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负责综合协调等日常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的合力。各级政府要把质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组织落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质量强市战略扎实有效推进。
(二)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政策体系,完善相关产业、环境、科技、金融、财政、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市财政要统筹安排质量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工作预算,对重点产品安全监管、质量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统计调查、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对获得市长质量奖、省以上名牌产品、省以上著名(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为质量强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三)强化检查考核。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年度行动计划,与《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和省质量强省年度行动计划相衔接,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要根据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质量工作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项目和考核指标,对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实行问责。
辽阳市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3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