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涉外法律类 > 倾销补贴 >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颁布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人民政府 文号:沧政发〔2007〕1号
颁布日期:2007-01-31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沧政发〔2007〕1号2007年1月31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2006〕70号)精神,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气象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发展气象事业是应对突发灾害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市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区,干旱、洪涝、暴雨、冰雹、风暴潮、大风、雷电等交替发生的气象灾害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灾害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防御流域性、区域性、突发性气象灾害的任务十分艰巨。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警预报服务,提高全社会防御灾害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快发展气象事业是应对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市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风、太阳能及空中云水等气候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气候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气候资源,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加快发展气象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大力发展农村气象事业,强化农业灾害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提高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村防灾减灾的服务能力,为农业农村经济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技支持和服务产品,对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二、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需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完善预报预测体系,依靠气象科技创新,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业务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为构建和谐沧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总体目标:到2010年,建立服务于沧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测预报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气象服务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气象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三、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一)加快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陆地、海洋、卫星相结合,自动化遥感、遥测一体化全天候大气的立体综合观测系统。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与周边地市加强联防和协作,提高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加快上游太行山水情、城市沥涝、雷电、海洋气象、农业生态气象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气象灾害多发区、农作物主产区、沿海港口、滩涂养殖、交通要道等重要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网建设,全面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二)推进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市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把市级气象计算机应用中心建成在省内具有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心。提高气象信息的存储、加工、分发和共享能力,建设市级气象信息资源数据库,优化资料收集平台。盐业、农业、海洋、水利、环境、气象等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平台,积极提供和共享大气、水文、海洋、农业、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三)完善预报预测系统。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综合应用多种探测资料和预报技术,不断完善天气、气候、综合农业气象、雷电等气象预测预报业务系统,积极推进气象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加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建设,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警报和旱涝趋势短期气候预测。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重点建设城区渍涝、特色农业区防灾系统和黄骅港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提高海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农业、交通运输、旅游、水文、海洋、电力、养殖等专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建设,建立气象灾害预估、评估系统,不断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

(四)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坚持避害与趋利并举,建立由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开展气象灾害普查与影响评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监测、调查和评估能力建设。提高对沿海风暴潮、洪涝、农业病虫害、沙尘暴、有害物质泄漏扩散、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以车载气象监测、通信等设备支持的应急移动气象台,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现场应急气象保障。

(五)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引导有关媒体、网络和通信运行企业,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信息的播发工作,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答询等多种形式发布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扩大公共信息的覆盖面。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气象预警专用发布系统,推进气象信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不断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四、加强气象综合服务及保障能力建设

(一)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加强农业旱情和重要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预报,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全市粮食产量预报业务,建立粮食安全气象警报系统,完善农业气象预警信号评估,加快建立农业气象预报服务网络,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气象保障。

(二)完善沿海气象服务。加快黄骅港海洋气象预警中心建设、南排河自动海洋气象站建设,加强对台风、沿海风暴潮、海上大风、海雾、海冰等海洋气象的监测预报警报和黄骅港进出港船舶气象保障研究和业务系统建设,建立配合紧密、科学合理的调度决策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制,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沿海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做好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气象和交通等主管部门要紧密配合,逐步在高速公路上建立自动气象站,加强对公路沿线天气的监测。特别是要加强对暴雨、大雪、大雾、高温等影响交通安全的灾害性天气预报方法的研究,全面开展公路、铁路、港口、航运等交通气象预报警报服务。

(四)加强城市、公共卫生和旅游气象服务。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城市高温火险、暴雨、冰雹、雷电灾害、大风沙尘、渍涝排水、空气污染、冬季采暖、除冰扫雪等专业气象服务。积极开展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疾病发生规律、病理影响机理的综合研究,建立气象与规划、建设、市政、卫生、环保、旅游等部门的合作机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应急处置提供气象保障。

(五)建立军民一体化的气象保障体系。建立军民气象工作协调机制、军民一体化的大气综合探测通信网络体系和高度共享的军民信息通用平台,制订紧急状态下军民联合气象保障预案,提高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军民一体化气象联合保障能力。

五、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一)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完善火箭、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系统,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作业水平与能力。建设集卫星云图、闪电定位仪、雷达回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气象信息综合利用的指挥作业平台及天气预报作业方案、效果评估和信息收集为一体的作业指挥系统。实现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技术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推进科技进步四大任务。以空中水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和能力建设为中心,以提高人影作业效益为目的,实现人影基地规模化,人影装备现代化,火炮布局合理化,作业指挥智能化,人影作业科学化,效益评估量值化的人影发展格局,不断提高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在积极开展增雨、防雹作业的同时,建立防霜、消雾、严重空气污染等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机制。

(二)加强气候资源利用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认真做好气候资源的普查,形成完整的气候资源数据库。根据气候变化特点,加强对我市气候资源变化的研究,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要在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业区和白洋淀、东部滨海湿地建设一批生态气象监测站,开展生态变化的气象监测与评估。积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对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和重大区域性经济发展等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避免和减少开发后遭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或造成气象环境恶化,确保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做好风能开发利用的气象服务。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建风力强度监测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风能资源的多层次精细化普查和可利用资源的评估,做好风能开发气候可行性论证,为制订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风电站勘察、选址、建设、运行、调度提供实时气象监测与预报服务。

六、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地方气象标准体系。加快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防雷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播发等地方气象标准体系,加强气象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和管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发布等活动。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普及气象科技知识。

(二)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市气象、海洋、港务、盐业等系统的气象台站,要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统筹编制和实施重要气象设施的建设与布局规划,推进气象资源监测网络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总体效益。

各部门建立的气象探测设施要纳入全市气象观测网络的总体布局,使其担负联合监测和气象服务的任务。进一步改进行业管理,建立市级协调机制,气象主管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全行业气象业务的监督、指导和协调作用。

(三)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我市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气象观测、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气候变化应对、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实施我市科技计划中要重视气象领域的科学研究,切实加大气象领域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气象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健全和完善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和为当地服务的气象业务所需经费纳入各级地方财政预算。

(五)完善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制定气象人才培养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气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力度。完善气象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积极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等制度,加强学历教育,加大高层次、复合型和一线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努力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适应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的气象人才队伍。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将气象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并进一步细化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抓紧落实沧州“十一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项目”,具体措施,统筹安排,加强协作,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WTO事务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7 律咖推荐指数:90 业务咨询人数: 192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