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其他类 > 著作权 > 印发市经贸局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的通知
印发市经贸局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的通知
颁布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文号:
颁布日期:2004-06-22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东府办[2004]67号

印发市经贸局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市经贸局《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

(市经贸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我市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制造业名城,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施产业升级转型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一)具体内容。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制造业,在我市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讯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七大类行业中的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

(二)重要性和迫切性。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是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当前,我市正处于由轻加工工业为主向高加工工业为主演进的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面临着从国际加工基地向现代制造业名城转变、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的艰巨任务,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市产业和产品结构上存在的不足,增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紧迫感,并切实采取可行措施,加快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推动我市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提高我市产业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战略目标,按“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及时抓住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利用我市毗邻港澳,紧靠广深装备产业带的优越地理位置,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为突破口,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产业和产品升级优化为目标,从战略上调整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全面启动六大系统战略工程,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型特色专用装备制造业,以信息化带动装备工业化,整合发展一批具有综合研发配套能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着力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和要求:依托重点园区、重点镇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逐步形成以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业集团为龙头,各类型企业分工协作、产业链配套完善的装备制造业组织结构;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通讯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支柱,其他装备制造业为辅,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并重的装备制造业新格局;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引进,强调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附加值的知名企业、名牌产品为支撑,具有综合配套能力,能基本满足本地产业需求的装备制造业产业体系;逐步营造有利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综合政策和环境优势,推动我市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把东莞建设成为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名城。

阶段目标:到2005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2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42%左右,年均增长19%;形成3-5个在省内具有明显优势,并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产品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行列。到2010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4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45%左右,年均增长15%;重点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拥有3-5个在国内领先,10个左右省内领先的特色产品,形成主业优势突出、配套较为完备的装备制造业大市。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总体研发和制造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重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具备核心研发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市。

(三)发展重点

1、继续做强做大两类成长性高的支柱产业: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制造业:一是做强计算机整机、网络设备及零配件(包括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网络控制设备、网络接口、网络连接设备以及LCD、OLED显示器、磁头等);二是做强通信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电话、车载电话、录音电话、可视电话、插卡电话、传真机等);三是做强电子元器件及新型电子材料(包括半导体分立器件、专用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容、电阻、电感元件、敏感元件、多层敷铜板、电子浆料等。)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一是做强电动机及微电机(包括交直两用的通用及专用电动机,控制微电机及驱动微电机,高效节能环保型动力设备);二是做强通迅电缆及光纤、光缆和专用新型电源产品等。

2、积极培植两类与我市产业相配套的以及发展应用前景好的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机械设备制造业:利用东华机械的生产技术能力,重点发展现代化通用数控机械设备,发展高速、重载、精密、特种轴承,积极尝试发展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电子整机装嵌设备(包括自动插片机、贴片机等)、纺织服装和制鞋专用设备、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包括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和塑料原料配混机械)、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包括大气、水质防治设备、工业材料和生活垃圾回收处理设备)、汽车专用维修配套设备、食品和饮料生产加工专用设备以及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的金属铸造模具和塑料用模具等。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积极培植专用特种汽车、轿车及机械零配件制造业,以知名跨国汽车集团技术引进为重点,发展外引内联的整车项目,重点发展寮步永强的专用特种汽车、金星宝腾汽车,积极尝试发展汽车特别是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车用轴承、车用电机、车身/底盘电子装备、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遥控器、电气分配和电子导航系统、汽车电子仪表等。

三、实施装备制造业“五名”工程,全面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一)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特色名镇。按照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建立区域产业协作体系的要求,我市要结合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工业向部分欠发达镇区转移,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腾出发展空间。一是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特点,重点规划发展我市城区(含莞城、东城、南城、万江)、虎门、寮步、清溪、常平、塘厦、石碣等七个IT产品年产值超20亿元的镇区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特色名镇,搞好存量调整,优化增量结构,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具有产业链配套优势的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二是长安、厚街、凤岗等3个镇重点发展机械设备及模具设备制造业,以生产线设备配套、主机配件结合为主要途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股份合作和产权置换等形式,推动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跨行业、跨镇区、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合,形成典型的机械和五金模具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带。其他镇区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特色装备产品和零配件生产。我市发展改革、经贸部门及各镇区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应发展规划,调整发展思路,建立具东莞特色、区域带动、辐射和支撑力强的装备制造业新格局,进而向广深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纵深延伸,配套对接,补充构成符合我省专业化区域分工的产业协作体系。

(二)扶持、引进和发展一批制造业著名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资产重组兼并、股份合作和产权置换等形式,加大我市装备制造业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政策资源向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集中,整合资金、资产、设备、土地、技术和人才资源,迅速发展一批以名牌产品为核心、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我市选择50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认定办法及扶持优惠政策措施由市经贸部门牵头另行制定。同时,要进一步加快转换装备制造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培育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改制上市,充分利用我市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和培育相结合,重点扶持一批植根本市的装备制造外资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装备制造业。

(三)创建一批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要力推“东莞制造”这一区域性制造业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推广和宣传“东莞制造”,使东莞装备制造业名声在外,深入人心,成为东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示东莞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和良好形象。要进一步深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质量振兴工程,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大政府的扶持鼓励力度,努力创建一批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力争在3-7年内创建3-5个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和10个左右省内领先的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

(四)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知名企业家。鼓励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探索和总结现代企业管理成果,宣传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文化。每年表彰一批在我市装备制造业领域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企业家,并聘请其担任市政府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顾问,具体参与市政府有关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的调研论证和咨询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做大做强我市装备制造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引进和培养一大批装备制造业技术名家。要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东莞市引进国内人才来莞工作的若干规定》、《东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莞工作的若干规定》、《东莞市民营企业引进人才试行办法》和《东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的精神,充分发挥和调动我市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专门研究制定我市引进装备制造业各类技术专才的政策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引进我市装备制造业急需的人才与智力,特别是要在引进我市装备制造业急需的产品技术研发人才以及培养一大批工艺技术名匠、高级“蓝领”产业工人上有所突破,并创造一个让人才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四、实施园区带动工程,走外引内联和自主发展并举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之路

(一)明确定位,按“五高”原则加快我市二园一港的建设速度。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是未来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同时要定位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的研发中心即“心脏大脑”。要按照“高强度投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引进”的“五高”原则,建设一个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创新创业活跃、科技人才荟萃的综合性生态型高科技新城,争取吸引一批国际装备制造业的大企业集团及其研发机构以及高层次的装备制造业开发人才向园区聚集。东部工业园是未来东莞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应定位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动机”,要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装备制造业的大企业。沿海产业带拥有便利的港口运输、物流配套的优势条件,应定位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的特色功能区,要按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资源”的原则,重点引进一批功能特色鲜明的专用设备生产技术项目,如木工、皮革、纺织、服装加工机械、通用模具、新型机械基础件、汽车用零配件等生产企业,建立虎门港装备制造业物流区。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引导产业集聚,以点带面,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二)扩大外引内联,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要充分利用我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优势发展装备制造业,继续扩大外引内联,把引进外资和国内外先进技术作为我市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途径。市外经贸、科技部门要研究制定我市重点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规划目录,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引导一批本地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迅速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加快培养能与国际装备制造企业对接的本地企业。市外贸、科技部门要研究组建专业技术引进代表团,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参与,加强对国内外关键装备制造技术项目的引进与交流合作。聘请境外行业技术权威担任引资、引技、引才的顾问,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依托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项目,采取合资合作、联合设计开发、消化吸收等形式,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外引内联,鼓励技术领先、实力强的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设立市外研发和贸易机构,开展投资和承包工程业务;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扩大出口,积极为企业成套设备出口争取国家买方信贷支持。加大引进大型跨国装备企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合作项目的力度。我市外经贸部门应设立专门针对500强装备企业引进的跟踪、联络服务小组,实行市镇两级联动,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大力扶持民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我市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继续调整和优化我市装备制造业结构,改变现时基本由外资装备制造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逐步扶持发展我市民营装备制造业,形成民营与外资并重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格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市民营办要进一步细化出台我市民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我市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产权结构、经营领域、发展方式、扩张手段、产品更新方式”五方面的转变,鼓励民营装备制造业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专业化配套分工,在工业进园、资本经营、资产重组和技术立项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扶持我市民营装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

五、搭建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的平台工程,加快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改造步伐

(一)制定我市消化吸收的规划,定期发布先进技术装备产品目录。市发展改革、经贸、外经贸、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对引进工业技术项目的引导管理,定期发布先进技术装备产品和技术的目录,指导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限制重复引进。积极推进工业设备以产顶进和进口替代,促进装备制造业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市科技局要根据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我市装备制造业技术消化吸收的规划,组织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开发,逐步形成由政府牵头引导,行业协会参与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协同创新机制。

(二)以信息化工程改造我市装备制造业,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市科技、经贸部门要研究制定《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造工程规划》和《中小装备制造企业电子商务普及计划》,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分类指导”的方针,遵循“工程、集成、共享、效益”的原则,紧密结合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企业业务重组、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结合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重点,大力推广管理信息化,在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全面普及CAD技术,推广应用MRPII/ERP/CIMS,在中、小装备制造企业中推广普及电子商务,提高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推进数字化装备制造业发展,建立若干个数字化装备制造业促进基地。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东莞市技术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加强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建立社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市经贸、科技部门要研究制定措施资助扶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造条件争取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要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重大工程研究开发项目和高新技术开发项目。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东莞市先进制造技术服务中心”(AMT中心)和大学城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我市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装备工业技术力量雄厚的相关院校建立科研生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市质监局现有的设备资源,建立我市装备制造业工程分析与测试机构,推广采用国家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等标准化管理,帮助企业建立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加强行业技术推广,建立行业技术信息平台。

六、启动装备制造业的智力工程,为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制定人才规划,建立人才信息库。市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要根据我市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要求,制定人才专项培养规划。市理工学院和理工学校、电大要根据规划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建立多层次的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和管理专才的培养体系,保证相关专业合理的招生规模和生源素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培养装备制造业人才的资金投入,资助扶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流动站,在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达或人才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引进人才和智力的新途径。建立我市装备制造业人才信息库,对我市现有的装备制造业人才进行全面摸查,同时分门别类归档存查,加强对我市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动态跟踪和有效管理。

(二)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建立一支装备制造产业工人队伍。依托我市理工学校、技工学校、职校、经贸学校及其他社会办学力量,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鼓励企业、中介机构、有关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利用科学馆、行业协会、英语翻译培训中心等现有资源,开展定向和岗位培训及适用技术培训,使装备制造企业工人从单一技能型向技能和智能混合型转变,培养一大批现代制造业的软件“蓝领”、数控和程控设备操作工、精密仪器操作工、设备模具维修工等高级技术人才。

七、开通我市装备制造业“直通车”工程,加强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扶持

(一)加大对装备制造企业科技投入的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要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作为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重大装备制造业技术项目引进、攻关和人才培训。市经贸局研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重点扶持我市装备制造业50强企业,支持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开展重大项目攻关。我市要研究制订装备制造业风险投资管理办法,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入装备制造业。市科技部门的三项科研计划和市经贸部门的技改项目要重点倾斜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统筹规划,把有限资金用到我市产业发展的“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认真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9〕49号),凡是企业研究开发支出的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年增幅在10%以上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技术开发费应单独设账专项管理。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口部门对我市装备制造业项目的支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的相关计划笼子,享受资金经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强与银行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签订银企战略贷款计划协议,为我市广大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支持。

(二)充分利用现有财税优惠政策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均可享受包括《东莞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东莞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和科技立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东莞市科研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东莞市技术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内的相关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进园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可享受《东莞市工业园区扶持优惠政策》,民营装备制造业项目享受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切实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相关精神,采用国产设备可抵免企业所得税;软件企业可享受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的相关优惠待遇。

(三)实行装备制造业“绿卡”制度,开通装备制造业“直通车”工程。由企业自愿提出申请,市经贸局进行行业审核认可,对我市装备制造业50强企业实行“绿卡”制度。从建筑、规划、设计、土地、房地产、法律、财务、金融、中介等要素市场入手,从装备制造业项目的技术立项审批、资金筹措、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服务和海关进出口、劳动、治安管理等多方面着眼,相关职能部门要为装备制造企业经营发展大开“绿灯”,凭“绿卡”建立重点装备制造企业联系备案机制,提供优质、优先的贴身服务,进一步盘活政府政策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全方位提高对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水平。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要与城建及工业园区规划相衔接,对重大装备项目实行预留用地政策;市国土、市政、供水、供电等部门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对我市重点装备制造业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以及城市、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按最低标准征收,用水价格按成本价征收;装备制造业易地改造要优先安排用地,在园区内为其实行等值置换;加强银企合作,积极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八、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服务为重点,全方位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工程

(一)加快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入WTO后,我市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职能要更加注重宏观调控和产业导向、实施市场规划、完善市场服务、改进收入分配、提供社会保障、加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分解和规范政府的行政职能,继续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政府行政服务指南,设立市、镇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减少审批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的行政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重点强化对行业协会的扶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协会委托授权,依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律规范行业管理,建立与世贸规则相适应的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清除体制障碍,市公安、劳动、保险、人事等部门要研究如何加快我市户籍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为装备制造业引进人才在就业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平等待遇,加快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其尽快覆盖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消除影响不同所有制企业间人员流动的体制障碍。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紧组织实施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市政府设立东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委员会,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亲自挂帅任委员会主任,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任委员,并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权威担任顾问,负责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决策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装备办”,具体负责组织调研、制定和实施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和扶持政策措施,并协调相关事务性工作。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紧密协作,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各镇区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把发展装备制造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调研,按照“抓住重点、扬长避短”的原则,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引导,结合各镇区实际,研究确定本镇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切实采取可行措施推动本镇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印发市经贸局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刑事诉讼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8 律咖推荐指数:92 业务咨询人数: 132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