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民政府 | 文号: |
颁布日期:2006-11-03 | 失效日期: |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来源:南府发〔2006〕11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南宁市“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三日
南宁市“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环境
(一)“十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十五”期间,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和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立足改变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三大会战”,全市农村面貌、农业生产、农村交通和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建设乡村道路1600多公里,建设12个农村客运站,公路通达深度有了较大提高,90.5%的乡镇已通油路,83.1%的行政村已通公路,29.5%的行政村已通油(水泥)路。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161座三类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累计建成各类饮水工程638项,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55万人。建设渠道防渗333公里,水毁修复工程253项。建成小型治旱工程3000多个,新建山塘108座。完成7个电罐站的技改,新增灌溉面积1.35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164.4万亩。
生态文明村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开展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建成生态文明村550个,惠及全市15个县区(开发区)中的12个乡镇。2005年末,全市累计完成沼气池40.48万座,入户率已达到38.9%,404956万户农户受益。
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增强。“十五”期间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兴建了一批校舍,消除了一批中小学危房,各地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进一步建设完善了农村广播电视网和一批图书馆、卫生所等设施,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和就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高起点、高质量地实施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全市1836个50户以上的广播电视盲村的群众告别了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的历史。
总体看,“十五”期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抗灾防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远远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十一五”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环境
从外部环境看,“十一五”期间,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逐步增加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重点增加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在农业、农村教育、科技、卫生、计划生育、文化、环保等设施建设方面的专项补助资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吹响了加快农村建设的号角,特别是自治区又把我市武鸣县和原邕宁县片区作为广西“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并进一步推广,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可以说,国家、自治区的扶持力度之大是历史上少有的,为我市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从内部环境看,“十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力大幅度提升,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722.6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2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十一五”期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从2005年起免征农牧业税,加大粮食直补,扩大农作物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等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和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迫切要求。因此,“十一五”期,我市有必要,同时也创造和基本具备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条件。
二、“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市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精神,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与人为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整体面貌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立足于本市实际,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保障重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为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生态能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电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村路网通达程度,改善原有公路状况,提高公路等级标准,基本实现村(屯)、村(屯)通公路,乡镇公路等级全面提高;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全面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农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形成生产和生活内部生态良性循环;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完成新农村试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树典型,立样板,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增加经费投入,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原则。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农村道路和水利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基础设施的重点难题,把项目落到实处,力求实效。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公共财政状况以及投资政策,按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建设资金,加强宏观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来抓,规划和建设既要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要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广泛参与原则。农民群众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也是直接受益者,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工作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动员和鼓励群众出资出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三、“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推进交通、农田水利、生态能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电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1.农村道路
“十一五”期把村道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新建一批通乡、通行政村、通屯公路,改、扩建一批乡村道路,提高公路等级,全面提高农村路网的通达程度和通行能力,重点抓好50户以上自然屯屯公路建设,实现乡乡通油(水泥)路,有条件的行政村通等级路和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提高道路管理,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系统,提高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
通乡油(水泥)路重点安排建设宾阳县东江桥—陈平、横县太平—平朗、隆安县杨湾—布泉、马山县乔老—加方等一批项目。
通达(村委)工程项目重点安排建设宾阳县甘棠—旺龙、横县那阳—东安、隆安县林利—平养、上林县里丹—云城、马山县七贤—苏仅、兴宁区里罗—建新、江南区吴圩—那德、良庆区那马—那镣—一致、邕宁区屯宁—太安等一批项目。
2.渡口改造、便民码头
完成一批农村渡口改建,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客、货运便民码头。
3.农村客运站
加强农村客运站建设,建立以县城为枢纽,以乡镇为结点,以市区、县城、乡镇、村道路为纽带,连接到建制村的客货运网络系统。
(二)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1.农村人饮
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基础上,加快六县六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水源地保护工程。“十一五”期末解决全市80%以上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围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完善农村供水、排水系统,大力发展乡村供水产业,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期末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重点建设大王滩、凤亭河、那板水库供水工程、宾阳县合江引水工程等项目。
2.防洪及水生态保护
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分期分批完成221座三类水库的除险加固,并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纳入正常除险加固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前期工作,限期加固除险。重点推进武鸣县岜益水库、宾阳县清平水库、横县北滩水库、隆安县下琴水库、上林县大龙洞水库、马山县大朗水库、兴宁区石楞水库、西乡塘区老虎岭水库、江南区六桃水库、邕宁区那久水库等一批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加强中小流域治理,建设水土保持林、护坡、拦沙坝等生态工程,到2010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56.76万亩。重点建设横县新沙江小流域治理、宾阳县马潭小流域治理、邕宁英雄小流域治理、武鸣县那打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规划建设西乡塘区坛洛珠湖细坛岭等10条小流域治理项目。
3.节水灌溉
加大治旱工程的建设力度,切实抓好以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满足粮食生产用水需要。“十一五”期全市有效灌溉面积新增50万亩,期末达到33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7,单位灌溉毛用水量为1150立方米/亩,农业灌溉需水量达到27.37亿立方米,水田旱涝保收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武鸣县暮定水库灌区、横县六兰水库灌区、隆安县那降水库灌区工程、马山县大朗水库灌区、上林县南岩水库灌区、兴宁区西云江灌区、邕宁区蒲庙电灌站灌区、天雹水库灌区等工程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地头水柜、引水、打井、小塘等治旱工程。重点建设上林县、隆安县和马山县的雨水集蓄工程。
(三)大力建设富民生态家园
1.能源建设
加快能源建设,为农村提供清洁、卫生、高效、安全、廉价的能源。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农村能源供给能力。继续发挥农村水电资源的优势,积极推进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为全市农民提供持续、长效的电能。加快中小水电站建设及水电技术改造工作,重点推进隆安县那降水库坝、三乐、巴洋等电站技改,马山县红旗、龙厚、水锦等电站技改和武鸣那打电站等5座电站技改项目。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建设,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力争到2010年全市新增沼气池12.5万座,沼气入户率达到50%。
2.生态文明村建设
继续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十一五”期每年建设生态文明村150个以上。搞好村庄规划和改水改厕改栏舍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农村小康新村建设和环保行动工程,住房、厨房、灶具、厕所、圈舍实现绿化、美化、洁净、舒畅、优雅,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创造农村良好的生产环境、人居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四)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教育设施建设
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设和改建一批村幼儿园、村完小、乡镇中心校、乡镇初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抓好宾阳县新宾中学学生食堂、横县横州镇第三中学学生宿舍楼、上林县巷贤镇中心水学校学生食堂、青秀区伶俐中学学生宿舍楼、良庆区那陈中学学生宿舍楼、西乡塘区那龙民族中学学生宿舍楼、邕宁区那楼中学学生宿舍楼等一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2.卫生、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以乡镇医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县、乡(镇)医疗和预防保健业务用房及医疗设施,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加快新建、改建、扩建和回建武鸣县锣圩镇计生服务所、横县新福镇计生服务所、宾阳县邹圩镇卫生院防保业务楼和芦圩镇计生服务所、上林县大丰镇卫生院住院楼和计生服务所、隆安县屏山乡计生服务所、马山县周鹿镇中心卫生院防保楼和计生服务所、青秀区南阳镇卫生院住院楼和一级计生服务所、兴宁区三塘卫生院门诊楼和计生服务所、西乡塘区石埠镇一级计生服务所、江南区吴圩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和计生服务所、良庆区大塘卫生院住院楼和计生服务所、邕宁区那楼、中和计生服务所等一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村文化活动室、村舞台、村灯光球场等设施。
3.信息化设施建设
着力完善和建设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20户至50户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确保用户能收看到中央一套至八套电视节目,收听到中央一套等四套广播节目。加快建设电话“村村通”、宽带“乡乡通”。加快农村“三合一”(实现农村电话、电视、电脑三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互联互动)工程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五)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武鸣县和原邕宁县辖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大力推进试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约16亿元左右,明显改善试点村镇的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其他村镇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道路建设
计划总投资93767万元。其中建设通行政村道路2065公里,计划投资41300万元;建设通50户以上自然屯道路3336公里,计划投资50040万元;建设2427个50户以上自然屯屯内道路硬化,计划投资2427万元。
2.农村水利建设
计划总投资43012万元。其中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4.33万人饮水困难,计划投资13732万元;建设1个流量以上渠道节水改造工程685公里,计划投资13700万元;建设759处民办公助小型水利项目,计划投资12172万元;建设6座万亩以上电灌站技改工程,计划投资2208万元;完成2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
3.生态能源建设
计划投资6480万元,建设沼气池40500座。
4.教育文体建设
计划投资6214万元,用于建设、改造村级学校危房39558平方米,建设、改造村级完小寄宿宿舍21231平方米,建设、改造县级职校、技校农民培训设施9600平方米,建设、改造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348个,建设、改造村级活动场所330个。
5.医疗卫生建设
计划投资255万元,建设完备乡镇卫生院31个,其中扩建12900平方米,维修21000平方米;建设188个村甲级卫生院、计生服务室;建设24400座农户家庭卫生厕所。
6.广电通迅(三电合一)
计划投资7125万元,完成793个村点的广电入户工程;完成1944个屯的电话入屯工程;完成111个村的宽带进村工程。
四、保障措施
南宁市“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组织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确保规划的实施,须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农村基础设施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建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协调推动项目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将项目的完成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的目标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严格、量化的目标评价机制,签定目标责任状,明确项目责任分工,做到全力以赴,千方百计,确保各项分解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建设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监督检查,消除各种影响项目建设隐患,建立定期进行考核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
(二)建立多渠道资金平台,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积极申请国债等国家资金支持。按照国家公布的国债投资安排方向,认真筛选符合条件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快上报。二是建立长效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对于偏远落后的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要增加市本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上、下级财政共同负责本级项目建设的原则,建立长效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切实解决落后地区交通、水利灌溉困难。三是多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对有经营效益的水利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发挥政府的规划、政策引导作用,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按照市场运作进行建设和经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运作和管理。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具有明显的经营效益的,如产权明晰的,可以考虑通过市场转让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方式,转让所得重新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产权不明晰的,可以通过实行特许经营权招标、收益权抵押等方式,选择确定项目法人。政府对于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给予资金奖励。四是积极争取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加强与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沟通和联系,积极引导各项目业主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筛选出重大基础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向相关银行申请贷款,并实施财政贴息政策。五是建立长期社会募捐机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台和网络等新型媒体,唤起社会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和热情,从资金、技术和人力物力上给予长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完善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全面采用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大管理机制。项目法人全面承担和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以及建设、经营、还贷工作。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三控制”原则,加强投资控制与管理,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加强进度控制与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和管理新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依据,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项农村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建立农民投资投劳新机制。对政府重点支持的农村基础设施工程,以村为基础对筹资筹劳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与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实行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三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新机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推进中小型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工程建设和管护责任,确保工程的有效运行维护。
南宁市“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表(部分).doc
http://www.nanning.gov.cn/cms/gallary/upload_images/1167013777181.doc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