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颁布日期:2007-03-26 | 失效日期: |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2007—2008年度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意见的通知
信政办〔2007〕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信阳市2007—2008年度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早规划,早安排,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把新茶园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信阳市2007—2008年度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意见
根据《信阳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信政文〔2006〕132号),现就全市2007—2008年度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中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和有机茶的标准要求,加大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名优绿茶基地,为打造中国茶都和建设魅力信阳做出贡献。
二、建设目标
2007—2008年度,全市新增茶叶生产基地15万亩,其中传统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5万亩。全市茶叶生产基地由80万亩发展到95万亩。以原8个产茶县区为重点,继续扩大息县、淮滨等地的茶叶种植面积,逐步实现茶叶种植遍布各县区。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有机茶(食品)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园址的原则。茶园基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地基本未受污染、土质肥沃、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山区、丘陵或缓坡地、沙土地等,尽量远离工业区、交通要道和水涝地。同时,要尽量选择黄棕壤、紫色土、棕色森林土、冲积土并具备偏酸、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条件发展新茶园。
(二)坚持巩固壮大老茶区与开辟发展新茶区相结合的原则。老茶区(原6县2区)要重点发展,要以万亩茶乡、千亩茶村为目标,集中连片,建一片、成一片,逐步建立一批茶叶专业乡镇;开辟新茶区一定要突出规模,集中规划,为今后形成产业化奠定基础。息县、淮滨等新茶区,要逐步加快茶产业的发展。
(三)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园址地貌状况,分别做好平面布局和垂直布局,做到山坡成梯,园地平整,山、水、园、林、路配套完善。要建设一批观光旅游茶园,形成茶文化旅游基地。
(四)坚持茶树良种化、栽培管理标准化的原则。要引进适应信阳气候特点和适宜制作信阳毛尖的耐寒、多白毫的中小叶型优良品种,同一地区大面积引进,要适当考虑发芽早、中、晚品种搭配。逐步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种植面积。茶树栽培要科学合理、标准规范,为今后机械化耕作、机械化采摘打下良好基础。
四、主要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项目资金投入。
1、落实茶产业专项资金,对新发展茶园给予种苗补贴。继续执行2006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集中连片发展无性系良种新茶园5亩以上的补贴政策。有条件县区可以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本地区茶产业发展。
2、增加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支持农户和茶叶生产龙头企业发展茶叶生产基地,市、县区茶产业专项资金给予部分贴息。
3、争取农开、扶贫资金投入。把茶产业发展纳入农业综合开发范畴,给予重点支持。市农开(扶贫)办在审核上报扶贫项目时,要向茶产业项目倾斜,支持茶叶基地建设。
4、争取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投入。农业结构调整资金要向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倾斜,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把信阳毛尖培育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5、争取以工代赈资金投入。要用足用好以工代赈资金,通过修建道路、改造水电、改善环境等,不断完善茶叶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6、争取土地整理资金投入。适宜种茶的整理土地要规划种茶,要切出部分土地整理配套资金支持茶叶基地建设。
(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
坚持走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发展道路,持之以恒扶持龙头企业,鼓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加快茶产业发展步伐。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际投资商、大财团以资金、技术入股或控股等形式,参与我市茶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综合开发,不断引进新的开发模式和新的管理理念,提高我市茶产业的发展水平。鼓励种茶大户和农民自筹资金发展新茶园,通过专业合作社、协会融入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三)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茶。
要整合科技资源,稳定基层科技队伍,组建科技服务队,发挥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信阳农专、市农科所等教育、科研部门要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严格按有机茶栽培标准,规范和指导基地建设。通过组织茶农到扶贫培训学校、农业院校培训学习等形式,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达到每百亩茶园有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技术员,每千亩茶园有一名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建立示范点、示范村、示范乡,传播茶叶技术知识,带动辖区茶产业的发展。以信阳茶博园和茶示范园为样板,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水平。
(四)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已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各县区要健全茶产业管理机构,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结合实际,把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加大督查力度,对目标完成好的予以表扬,完成差的进行通报批评。要制定考核验收办法,实行专项考核,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附件:2007—2008年度各县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目标一览表
附件
2007—2008年度各县区茶叶生产基地
建设目标一览表
单位:万亩
县区
数量
类别
传统优质茶园
无性系良种茶园
合计
浉河区
1.5
0.6
2.1
新县
1
0.5
1.5
光山县
1.5
1
2.5
商城县
1.5
0.5
2
固始县
1.5
0.5
2
罗山县
1.5
0.5
2
平桥区
1
0.3
1.3
潢川县
0.5
0.5
1
息县
0.3
0.3
淮滨县
0.3
0.3
合计
10
5
15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信阳市2007—2008年度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意见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