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其他非讼法律类 > 工商查询 >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体改办制定的吉林省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体改办制定的吉林省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颁布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文号:
颁布日期:2003-03-11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体改办制定的吉林省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吉政发[2003]1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同意省体改办制定的《吉林省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三月十一日

吉林省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

(省体改办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改革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各项改革工作。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劳动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稳妥实施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搞好外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一)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重组。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按照《吉林省“十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吉政办发〔2001〕30号),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围绕汽车、化工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培育和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完善一汽、吉化、通钢、亚泰等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体制。加大传统产业的调整改造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搞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组,重点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除国民经济命脉领域和必须由国家控制的少数企业外,放开产权限制,吸引外资或民间资本参股或控股。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规范上市公司,对我省ST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对未上市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支持主业突出、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重组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落实《吉林省省直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管理办法》(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133号),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加大对军工、煤炭企业和有色金属行业及资源枯竭矿山政策性破产工作的力度,落实好国家核定的计划,对一些资不抵债、没有产品、经营无门路的企业实施破产。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进一步实施精干主体、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改革,减轻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负担。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质量。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按照十六大精神,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权、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参股能源、交通、电信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各类人才领办、创办私人企业。引导有前景、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一批民营企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向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服务产业、环保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规范劳动合同制度,推进企业员工身份制度改革,变身份管理为劳动关系管理。在提高对劳动、劳动力与劳动者之间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国有企业职工与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有效办法。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身份制度。建立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和按岗位、任务、业绩确定报酬的收入分配制度。推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继续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制试点。

(四)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结我省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建立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的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省直国有资本营运决策会议制度和已组建的国有资本营运机构。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发展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探索农民家庭经营与市场连接的有效形式,发展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区、绿色食品配送中心、专业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培育和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

搞好全省范围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总结试点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研究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税费改革试点的配套政策,从制度上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促使农村税赋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三)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坚持购销市场化方向,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收购,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购销的调控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吞吐调节机制,稳定市场和价格。建立健全省级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多渠道放开粮食收购。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力度,组建跨地区的粮食购销企业集团。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发展粮食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大的企业集团,提高粮食的转化、加工能力和附加效益。抓好粮食补贴直接补给农民的改革试点。

(四)积极推进城镇化。

实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方针,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加快推进户籍制度、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加快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步伐。按照《小城镇“十五”发展总体规划》,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支柱产业;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开发;改革小城镇管理体制,尽快形成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

(五)深化供销合作社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全面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加大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对发展前景好,符合条件的县联社实行优化、整合和改组。发展现代经营方式。制定出台《吉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确定部分水管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启动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改革,为全面推开水管单位的改革奠定基础。

三、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

(一)推进流通现代化,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探索建立现代流通企业新的组织形式,抓好连锁经营、仓储式批发、特许经营等。选择10户重点企业进行现代物流管理试点,搞好现代物流统一平台建设。抓好粮食、汽车配件、医药等行业电子商务试点。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劳动力、资本、人才等要素市场,扩大规模,提高辐射能力。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产权交易市场,发挥其在出售产权、股份制改造、破产、兼并等方面的作用。

(二)建立企业信用征信体系。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意见》(吉政发〔2002〕27号),从实际出发,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城市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初步建立联合征信系统和联合征信服务中心。

(三)大力发展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

推进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实行行业内的联合与重组,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执业水平较高,具有较高信誉的中介机构。为促进中介机构的规范运作,制定《吉林省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四)继续深化住房分配货币化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通过运用职工住房商品化的差价,探索用于解除职工与企业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的试点。完善土地市场功能,加快国土资源资本化进程。全面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招标、拍卖制度,规范土地审批行为。

四、继续深化金融、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力争在引进外资、外省商业银行方面取得进展。做好组建综合类期货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工作,发展风险投资业。整顿城市信用社,发展城市商业银行,探索发展民间金融的试点。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按照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方向,规范引导证券、保险业健康发展。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抓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改革预算管理制度,逐步扩大部门预算试编范围。改革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稳步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办法,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改革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加快预算外资金收缴方式改革步伐,取消部门、单位的收入过渡户,收费委托银行代收,实行“票款分离”。改革财政监督方式,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依法治税。

(三)搞好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的管理,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强化对投融资的监管。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资的导向作用。建立和完善促进社会投资的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稳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投资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五、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劳动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和技术人员分配方式,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等试点。加强对石油、电力、电信、民航、金融、保险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二)扩大劳动就业,完善就业机制。

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拓宽服务业就业空间,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积极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容量,发展非正规就业。搞好劳务输出,扩大异地就业。加强税费减免、小额贷款、低保补贴、社会保障等改革政策探索和就业服务,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完善劳动就业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健全基层就业服务组织,大力开展就业培训。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改革力度。

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障并轨,探索社会保险金多渠道筹措办法,搞好“两个确保”。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拓宽城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大量吸纳城市集体、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和进城农民工进入社会保障范围。探索建立小城镇和农村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逐步走向全民化、制度化。

(四)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广蛟河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试点模式,选择3?5个县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试点。深化建立“惠民医院、扶困病房”的试点;进行扶贫医院实施医疗扶贫的试点;推进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制度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试点;搞好病人选择医生和护士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支持和鼓励营利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实行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抓好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的试点。深化医疗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医疗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全面推进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履行卫生监督执法职责。加大药品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审查制药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资格,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注重政府管理制度建设。加快和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全面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废止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行业性、地方性的内部规定和政策,逐步形成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体系。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属应由企业、事业单位自主决定的事项,不再进行审批;应由中介组织履行职能的,予以转移;可由市场自发调节的,由市场调节;不需要事前审批的,改为备案或事后监督。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

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规划,加大投入,统一标准,搞好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统一、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和网上审批管理制度。抓好省、市两级政府政务大厅(政务中心)建设,实施“一厅式”公开办公,完善公共服务。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

七、加快科技、文化和教育体制改革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和导向作用,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技术研发和投入的主体。继续推动应用类研究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直接进入企业。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科技成果转移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推进公益型和以公益型为主的科研院所改革,重点抓好3-5个公益型科研单位改革试点。加快各类产业园区和科技示范区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

(二)搞好文化体制改革。

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实施有效调控和依法监管。深化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行聘任制、签约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界定产权关系,重组有效资产,探索多元投资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抓好省级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水平。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初中办学模式改革,调整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多样化、专业设置市场化,强化中等职业技能培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化高校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学科和人才结构,扩大招生规模。完善高校新制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组建跨学校、跨区域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

八、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创新外经贸工作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抓住国际大财团、大公司资本扩张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支柱优势产业,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合作。探索收购兼并、风险投资以及网上代理、登门招商等多种形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继续加强与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吸引国内发达地区的资本。

全面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整治工作的常态长效机制。强化制度建设,优化信用、法制和管理环境。

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快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跨国经营。推进出口市场、外贸主体和贸易方式的多元化,放宽外贸出口权限制,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的优势企业开展出口贸易。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重解决重审批、轻服务等问题,建立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

加快开发区建设,推进开发区工作创新,创造新体制、新机制、新优势。继续推动图们江地区对外开放,扩大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善开发区投资环境,发挥功能作用,使其成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中心、高新技术发展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中心。

九、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勇于突破。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各部门、各方面要密切配合,结合各自的职责、职能,合力推进改革。要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政策,加强舆论引导,努力营造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地要依据本《要点》,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今年的改革工作要点,并认真组织实施。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省体改办制定的吉林省2003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工商查询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5 律咖推荐指数:98 业务咨询人数: 98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