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其他非讼法律类 > 工商查询 >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颁布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号:东政办字〔2010〕107号
颁布日期:2010-09-28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O一O年九月二十八日

东政办字〔2010〕10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促进全市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以实施重大项目和工程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面推动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统筹规划全市两化融合工作,形成和完善指导全局的工作机制和规划方案;针对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制定针对性强的推进措施。

2.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政府利用规划、政策、管理、考核、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宣传等指导和引导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内在动力,促进企业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通讯运营公司、软件企业等创新服务产品,为两化融合提供服务,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业。

3.示范先行,点面结合。结合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推进,突出重点产业,聚焦重点企业,推进重点项目,培育先进典型,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形成示范推广效应。积极围绕中小企业需求,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两化融合全面发展。

4.高效生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中心,用信息化手段支撑和促进经济的高效化、生态化,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

(一)建设目标。建设示范性、创新性两化融合试验区,打造5家行业标杆企业、20家典型示范企业、5个示范工业园区,建立10家行业信息技术推广中心、10家装备制造加工中心、10家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10家能源监测控制中心;建立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每年为企业提供服务1万次;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融合模式和推进体制;两化融合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由其催生的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总体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实施步骤。

1.制定方案及启动阶段(2010年12月前)。制定两化融合试验区规划及实施方案,促进项目储备、对接,建立管理体系和机制。

2.示范建设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确定并进行企业、项目、园区示范,建设公共支撑与服务平台。

3.推广应用阶段(2013年1月-2014年8月)。全面推广两化融合示范经验和应用,推进两化融合的广度、深度开展。

4.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9月-12月)。进行示范企业、项目总结,各县区、市属经济开发区进行示范和推广应用总结及自查验收;组织进行全市两化融合试验区总结验收;组织迎接山东省两化融合示范性、创新性试验区验收。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抓好四个环节。

1.推进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山东金利、宝力科技等企业为示范,推进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并行设计、虚拟制造等技术和嵌入式软件、专用芯片融入研发设计的各环节,实现设计研发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

2.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促进工业精细化生产。以海科集团、利华益集团等企业为示范,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柔性制造(FMS)、集散控制系统(DCS)、智能传感等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生产控制的智能化,促进精细化生产。

3.推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华泰集团等企业为示范,重点推广应用基于商业智能的新型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知识管理(KM)等技术的有效应用,改造管理流程,实现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4.推进信息技术与购销体系融合,提高市场应对能力。推动外向型生产企业普遍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客户(B2C)等模式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推广多网异构融合、射频识别(RFID)和物联网等技术、产品,优化企业采购销售流程,提高产品可追溯性,提升企业采购和营销效率。

(二)重点推进六大产业。

1.化工产业。重点推进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工艺、装备和管理信息化,应用在线检测、集散控制、工艺流程仿真等技术,实现实时、在线、连续的产品成分与质量分析、控制,提升自动化水平,优化产品品质。构建化工产业安全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低成本、实时、高可靠地实现企业对重点危险源、核心部位、关键环节的数字化检测、视频监控、预警预报、全程管理,提高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水平。促进企业以生产为中心,对采购、销售、仓储、运输、安全、人力资源和财务及成本核算等一体化、集成化管理,提高企业综合信息化集成水平。推进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生态化工园区、循环产业链的建设,构建统一的电子商务、产业服务、能源管理和利用、仓储运输、监控等公共平台,促进产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化工产业整体竞争力。

专栏一:化工产业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1.自动控制类。华泰化工、海科集团、利华益集团等MES,爱克森、汇海医药、海科瑞林等DCS,东辰控股、富海集团、鲁深发、华泉化工、胜基化工、东鼎机电、合益化工等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PCS)系统,泰岳石化、利华益多维、亚通石化等管控项目。

2.企业管理类。华泰化工、海科化工、胜利高原、利华益集团、金岭集团、富海等ERP项目,山东华津MACS系统等项目。

3.节能减排类。能源管理、智能检测与预警、视频监控平台。

4.化工园区与产业链。东营港化工、河口生态化工、海科化工等园区,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服务平台,化工电子商务平台。

2.纺织服装产业。推广应用适合纺织服装特点的虚拟化、数字化设计技术,引进电脑控制自动化缝纫设备,推动设计与编织设备集成控制、协同生产,实现纺织产品的柔性制造,提高产品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广纺织生产自动检测、自动控制,提高纺织品质量。实施具有行业特点的ERP系统、公共电子商务平台、专业化进销存系统等,提高国际国内市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促进商业智能在行业内应用,降低企业风险。构建从棉花种植、桑蚕种养、原料收购、初级加工以及纺织生产、服装加工、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服务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在纺织服装产业各环节的应用推广。强化创意设计,推动向时尚产业转变。

专栏二:纺织服装产业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澳亚纺织CAD集成控制系统、澳纳纺织K3棉纺管理系统、三阳纺织50万锭精纺自动化及管理控制系统、宏远纺织5万锭紧密纺织高档精梳纱自动控制装置、广饶纺织印染工业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等。

3.橡胶轮胎产业。支持子午胎模具数字化设计与精确成型技术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服务支撑能力。推动RFID技术在轮胎生产中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轮胎可追溯系统。应用网络化、智能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轮胎生产制造、技术品质控制、能源动力、企业运营管理、产品仓储物流、轮胎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各项业务进行全方位全流程信息管理、生产控制与企业管理。

专栏三:橡胶轮胎产业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金泰子午胎模具数字化设计与精确成型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德瑞宝轮胎自动化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山东金利汽车轮胎模具虚拟制造技术示范应用项目、轮胎追溯系统、橡胶轮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轮胎企业ERP系统。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在刹车片、变速箱、车轮等生产过程中引入自动控制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推广CAD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设计、检测环节的应用,推动财务、物流、生产管理与成本管理的集成应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鼓励发展汽车电子,提高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水平和配套能力。

专栏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山东诚航新能源车辆、信义集团智能控制刹车片自动化生产线项目,盛泰车轮、鸿亦机械、信义汇丰生产线MES,贝特尔车轮旋压车轮、科瑞机械石油专用车、陆海钻采科技泰恩斯动力传动设备等项目。

5.装备制造业。率先推进在石油装备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数控技术应用、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推动协同设计制造系统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提高精密生产能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石油开采、勘探、风能及太阳能利用等装备中应用智能检测、传感网络、自动控制、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提高装备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深化信息技术与石油装备产品及其零部件等的融合集成,推动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

专栏五: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东辰控股机电生产线,山东大东联水力螺杆泵数控改造,山东华辰重型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山东锌锰大中型数控机械设备项目,山东宝世达新型潜油转子电泵、螺杆钻具、高强度钻采液压钢管项目、高节能低能耗液压抽油装置等。

6.仓储物流业。以推进电子标签、无线测控、全球定位等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在临港物流园区、广饶物流园、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郊货场物流中心,打造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区。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推进现代物流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连锁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工业企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推广供应链管理系统(DCM),实现工业与物流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通过物流信息化,把上、下游企业及社会物流连接起来,加速供应链企业群体的发展,建立工业现代流通体。支持东营移动公司建设全市移动车务通平台,对运输车辆及特种车辆实现全程监控。建设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在物流企业的生产调度、日常管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利用RFID技术对运送的重要物品实现实时监控和管理。

专栏六:仓储物流业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胜利慧岩摩科在线石油装备电子商务平台项目、盛运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顺通集团Online协同商务系统等。

(三)加快建设八大工程。

1.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工程。精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管理规范、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借助专业咨询机构的服务,梳理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制定行业规范,实施企业ERP、MES、PCS和能源管理系统(EMS)等信息化建设,实现设计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突出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为全市两化融合提供示范。

2.两化融合示范产业园区工程。选择产业链条长或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探索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新模式,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分类、采集、管理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之间在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各运营环节的资源优化整合,提升产业或园区整体竞争力。

3.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广工程。支持东营移动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通信运营公司、IT企业和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推进IT企业与中小企业供需配对,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探寻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征集并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优秀试点项目和案例,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4.能耗监测预警与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全市能耗监测预警与综合利用平台,实现主要能耗及产量原始信息远程采集,生产运行状况监测,企业能耗实时统计,产品、企业、行业能耗分析,阶段性能耗预测预警等功能。帮助企业进行能耗综合评价与分析,制定节能方案,推进企业能源监测中心建设。用信息化促进节能技术改造,重点推进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水平,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

5.行业信息技术中心建设工程。重点引导、推进化工、轮胎、石油装备、汽车、纺织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服务全行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和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平台,研制适合行业需求的各种信息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及成套产品,构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体系,提供外包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提升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环节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6.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培育工程。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培育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鼓励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将内部信息技术开发部门剥离,面向全行业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生产制造企业向生产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和优化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围绕石油装备、汽车电子等,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和技术,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电子器件装置、专用检测仪器等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依托基地、园区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信息技术(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业务应用和信息服务。

7.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工程。重点推进黄河三角洲IBM云计算中心服务、物流服务、信用服务、认证检测、人才中介和人事代理等领域第三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中小企业生产力服务向专业公共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其为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咨询培训、小额贷款、融资担保、产权交易、市场营销等公共服务。

8.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物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新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对“数字东营”城域网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国际通信带宽和城域网出口带宽,提升信息通信设施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完善“无线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无线政务”、“无线商务”、“公众移动信息化”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围绕两化融合各层面的需求,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全市统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援平台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专栏七:重点工程主要任务

(一)企业示范:6个行业流程再造示范,华泰、利华益、海科、万达、东辰控股等企业管理示范。

(二)能耗监测预警与综合利用示范:能耗监测预警与综合利用平台、同天电子能耗采集与传输系统、海科化工及山东金开企业能源监测中、正和集团EMS、山东中旌威精轧管节能技术改造、三阳纺织空压机及多筒滤尘余热利用项目、科达半导体高效变频及逆变系统用高压大电流IGBT芯片节能等项目。

(三)行业技术中心示范:华泰造纸、山东金利轮胎、海科化工、信义汽车、科达新型电力电子、利华益化工、奥亚纺织等行业技术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两化融合工作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面性工作,促进各成员单位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做好规划指导、政策扶持、项目管理、平台支撑、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等工作。成立由行业专家、咨询顾问、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两化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各县区、市属经济开发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加强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全市大中型和重点骨干企业推行企业信息主管(CIO)制度,组织对企业信息主管开展培训,强化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实施的有效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列入国家倍增计划、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和两化融合试验区的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配套支持。各县区、市属经济开发区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两化融合项目建设。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其它投资主体加大对两化融合的资金投入。

(三)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引进两化融合领军与科研人才,落实人才认定、科研与工作经费、科研项目、社会保险、医疗保健、出国培训、人才奖励、创新资金、住房等优惠政策。加大复合型人才培育力度,加强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政府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选派高层次专业人才到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深造。建设试验区两化融合促进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开展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工作。

(四)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各行业骨干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在重大项目攻关、技术创新等方面紧密合作。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研发创新体系,推动技术和产业跨越发展。

(五)建立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与两化融合相适应的考核监督机制,实现对各县区、市属经济开发区两化融合工作的评价考核;实现对示范企业、园区、行业两化融合水平的评价考核;实现对政府扶持项目、企业的管理与监督考核。建立完善定期调度、督查通报、责任追究和效能监察制度。对在促进两化融合各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全市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编制两化融合典型应用案例集。开展广泛宣传动员,普及信息化知识,推广先进经验,营造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两化融合工作的知晓度、认知度和参与度。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工商查询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6 律咖推荐指数:91 业务咨询人数: 117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