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 | 文号:陕政发〔2009〕68号 |
颁布日期:2009-12-13 | 失效日期: |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
陕政发〔2009〕6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规划),对推动我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陕西省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以下意见。
一、编制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省积极适应发展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现建设西部强省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省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判断“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明确“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突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内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富裕三秦百姓。
三、编制原则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增强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为目标,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编制规划应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突出资源的深度转化,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三是突出改善民生。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实现强省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四是坚持改革开放。以国有企业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形成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
五是坚持继承与发展。要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认真总结我省“十一五”规划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成果,做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省十二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其他规划的衔接。
四、编制任务
(一)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总体规划草案由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由省发展改革委组织起草。
1.编制准备阶段(2009年12月底前)。开展全省“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基层调研、学习培训等活动。
2.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完成“十二五”重大问题研究,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吸收行业主管部门发展思路,组织“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论证,2010年5月底前,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报送省政府。
3.纲要编制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1月)。按照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9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框架,并就发展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等,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11月底前,编制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与相邻省市的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并经“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省政府审定。
4.纲要审批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完成规划纲要草案,形成正式文本报省政府常务会审议后,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由省政府印发执行。
(二)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重点专项规划,送本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省级“十二五”专项规划拟定42个(详见附表),其中重点专项规划6个,其他专项规划36个。
2.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由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送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后由规划编制牵头部门报省政府批准。其他专项规划由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送省发展改革委备案后,由专项规划编制牵头部门批准,或者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批准。未纳入省级专项规划的行业,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编制符合本行业发展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3.2010年6月底前,省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将专项规划草案送省发展改革委与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同时还应送上一级部门与相应的上级专项规划进行衔接,2010年9月底前编制完成。
4.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对专项规划草案进行评审论证,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报送专项规划草案时,要将评审论证报告和征求意见情况一并报送。
(三)市县规划。市县规划是指市县级人民政府所辖行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合理确定本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要更多地阐述与本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成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设区市编制专项规划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集中在确需政府干预的领域和属于地方政府事权范围之内的事项,以及有特色的、支柱性的重要资源开发和重大产业发展等领域,专项规划不宜太多。县(区)一级原则上只编制一个总体规划,把辖区内的国民经济、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统筹规划。
五、工作要求
(一)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各市、各部门要对本市、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坚持与时俱进,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规划理念,加强规划衔接,改进编制方式,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把握重点,强化支撑。编制规划要突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切实增强针对性,使之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加强对重大工程的研究和论证,策划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搞好与国家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之中。
(三)民主参与,集思广益。各级各类规划都要提高编制过程的透明度,提高社会参与度。通过开展建言献策等活动,为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开辟畅通的渠道,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建立健全规划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发挥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广开渠道为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与重大问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创造条件,把各方面研究成果作为研究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
(四)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各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明确专门负责“十二五”规划工作的领导同志,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队伍;同时要加强相关培训工作,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保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附件:1.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2.陕西省“十二五”专项规划分工表
二○○九年十二月十三日
附件1: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省长
副组长:赵正永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成员:秦正省政府秘书长
周玉明省政府副秘书长
祝作利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杨希文省教育厅厅长
张炜省科技厅厅长
蒋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
曹莉莉省民政厅厅长
刘小燕省财政厅厅长
鬲向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王登记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何发理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李子青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
冯西宁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谭策吾省水利厅厅长
王宏省农业厅厅长
张社年省林业厅厅长
李雪梅省商务厅厅长
余华青省文化厅厅长
刘少明省卫生厅厅长
冯月菊省人口计生委主任
白阿莹省国资委主任
张福海省质监局局长
李明华省体育局局长
姚炬省安监局局长
董宪民省旅游局局长
王峰省中小企业局局长
姚增战省粮食局局长
李荣杰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白贵霞省测绘局局长
李良序省气象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祝作利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