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平政办发〔2009〕1号 |
颁布日期:2009-01-05 | 失效日期: |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
平政办发〔2009〕1号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现将《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九月一月五日
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6〕48号)和《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平政发〔2006〕201号)精神,积极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普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目的是摸清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数,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及存在的问题,并采用现代化的采集手段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科学的记录,同时建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使我市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普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范围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全面展开,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进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县(区)政府加强组织和协调,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展开。
(二)指导原则
按照“深入调研,摸清底细;全面记录,突出重点;严格登记,合理分类;精心整理,图文并茂”的原则进行,确保普查工作的全面性、代表性和真实性。
1、全面性
(1)普查应涵盖本地所有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类别,不应有任何遗漏。
(2)注重吸纳以往调查成果,对已调查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进行认真复查和核对,注意了解其现状。
2、真实性
(1)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原貌。
(2)确保普查内容和成果真实可靠。
(3)杜绝提供虚假材料。
3、代表性
在普查中,要善于发现在一个地区范围内,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作品、类型、民俗现象等主流的或主要的东西。
(三)普查范围
凡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普查范围内,包括:
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即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指在民众中长期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故事、歌谣、说唱等语言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演活动。
2、传统表演艺术,包括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戏曲、曲艺、杂技等各种民间艺术和传统表现形式。
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包括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民俗生活、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传统仪式和礼俗,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包括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有关自然界、宇宙和医药卫生等方面的社会知识,例如关于时空观、天文、地理、历史、气象等方面的知识,传统农业的相关知识,生态知识和环境保护实践,传统养生、健身和医疗知识。
5、传统手工艺技能,包括器械制作、陶瓷、织染、金属工艺、造纸、印刷、酿造、木作、髹漆等传统手工技艺。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包括按照民间传统习惯固定时间和场所举行的传统的、综合性的民间文化活动,如庙会、祭祀、传统庆典等。
三、组织机构
(一)为加强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成立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曹复兴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杨文杉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
甘成福市文化出版局局长
成员:王发永市文化出版局副局长
王廷佐市财政局副局长
吴志勤市发改委副主任
刘永奎市民政局副局长
孟明慧市教育局副局长
朱国勇市建设局副局长
薛鹤麟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戴奇勇市卫生局副局长
樊建军市宗教事务局副局长
李存生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
赵雄飞市档案局副局长
薛向东崆峒区政府副区长
陶梅泾川县政府副县长
张晓红灵台县政府副县长
郭宏崇信县政府副县长
宋树红华亭县委常委、副县长
杜晓荣庄浪县政府副县长
薛晓宏静宁县常务副县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平凉市文化出版局,王发永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实施步骤
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实地普查阶段(2008年12月下旬至2009年3月);第二阶段为普查资料的案头分析整理阶段(2009年4月至6月中旬);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6月下旬至7月底)
第一阶段:实地普查
1、2008年12月下旬,组织市、县两级文化部门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暨业务培训会,成立全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普查督导组等工作机构,讨论制定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2、2009年1月1日―5日,各县(区)政府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普查实施单位,建立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制订下发普查方案及相关文件。
3、2009年1月6日―15日,在各项工作准备就绪的基础上,举办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培训班(培训具体时间及试点县待定)。
4、2009年1月16日―3月31日,全市各县(区)展开全面普查,组织普查工作队伍和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资料调研,并深入民间、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科学的采录,同时对普查资料进行规范的分类、登记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先期完成当地国家、省级名录项目的文本制作和数据录入工作。
第二阶段:普查资料的案头分析整理
1、2009年4月1日―5月1日,集中精力完成实地调查的案头整理、汇总分析、分类管理和普查文本的编写任务,建立起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和数据库,按要求逐级上传上报普查成果汇编。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积极申报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2009年5月2日―5月15日,各县(区)文体局将本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一式三份报送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2009年5月16日―5月31日,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查督导组到各县(区)实地指导、检查、验收普查工作。
4、2009年6月1日―15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区)普查工作进行复核。对征集、收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归档,建立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开始整理编纂《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
1、2009年6月16日―30月,认真撰写并提交本地区普查工作总结,进一步查漏补缺,以充分的准备迎接省文化厅统一组织的检查验收。
2、2009年7月1日―31日,根据省上检查验收提出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资料,规范档案,优化数据库建设,迎接文化部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检查验收。
3、2009年8月,根据各级检查验收考核情况,对普查工作做得好的县(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树立起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典型,以点带面,促进保护工作上水平。
五、普查工作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最基础工作,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普查工作切实有效进行。
(一)各县(区)都要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队伍,培训文化馆(站)业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普查工作。要做好普查的宣传报道工作,每月10之前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普查工作进展情况。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普查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表。各县(区)要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调查提纲和普查线路,由各县(区)文体局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县(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具体实施,可吸收志愿者和参加过十大文艺集成的老同志参与普查工作。
(三)普查要涵盖本地所有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类别,要对已列入省、市、县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认真复查和核对,完善普查资料档案,列出普查清单。普查工作必须延伸到村一级,乡镇和村上要确定一名普查联络员,引导开展普查工作,确保没有任何遗漏。参加普查的人员一律填写登记表格,并记普查日记,每进行一乡或一村,都要在普查地图上作出标记。绘制普查的地图可以代用地图出版社印制的学生空白地图。
(四)普查工作人员要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普查工作中,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严格遵守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其历史和原貌,保证普查内容和成果真实可靠。要通过摄影、摄像、录音等手段,分门别类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资料(光碟或录音带),杜绝提供虚假材料。严禁私人截留、隐匿调查材料。
(五)要特别注意对濒临消亡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对能作用于当代文化建设和应用于重大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民间艺术,要首先进行整理研究和开发、创新。
六、经费来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和财力,确保普查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各县(区)政府要将普查工作所需经费列入2009年财政预算,切实解决普查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