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文号:筑府办发〔2007〕39号 |
颁布日期:2007-04-03 | 失效日期: |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
筑府办发〔2007〕39号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农业局《贵阳市2007年花卉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市农业局《贵阳市2007年花卉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四月三日
贵阳市2007年花卉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贵阳市花卉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底,全市花卉苗木总面积达1.7万亩,销售总额突破1.5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2860余亩,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200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单品种本地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部分产品已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国内花卉市场和香港、澳大利亚等国际花卉市场,建成两个花卉产地批发市场。花卉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产业。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要求,按照《贵阳市2007年花卉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特制定《贵阳市2007年花卉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择本地适宜的主打品种,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着力于扩大基地生产规模,着力于提高花卉品质,着力于提高贵阳花卉知名度,着力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优化布局和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特色花卉,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使我市花卉产业在规模上有突破,在市场营销体系上有创新,在技术支撑体系上有保障,推动花卉产业全面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自愿的原则;
二是坚持向种植专业大户集中和向园区集中的原则;
三是坚持促进大棚流转和土地流转的原则;
四是坚持多部门联动、多渠道筹资、多资源整合的原则;
五是发展花卉产业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六是发展花卉产业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原则;
七是发展花卉产业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八是发展花卉产业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二、主要目标任务
新建大棚38.75万m2(2153个标准单棚,其中,乌当区690个标准单棚,白云区1283个标准单棚,小河区120个标准单棚、花溪区60个标准单棚),启动贵阳市花溪区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新增总产值2200万元,带动农户580户2320人,户均增收0.81万元;到2007年底,鲜切花种植面积达到3350亩,基地进入盛花期后年产花量达到2亿支,实现产值4800万元。
三、创新机制,加快产业发展
按照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准确定位我市花卉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四个着力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新机制,加快花卉产业发展。
(一)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一是继续巩固、扶持和提高已命名的3家花卉龙头企业;二是新引进3家以上的省内外花卉龙头企业,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成熟的市场体系平台,使我市花卉产业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和突破;三是将带动花卉产业发展面大、辐射农户广的企业命名为龙头企业,并享受相关政策;四是本地花卉企业与外地花卉企业享受相同的扶持政策。
(二)在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
实施市场带动战略,逐步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一是扶持和培育贵阳乌当新添花卉批发市场,建立电子显示屏以促进信息流通和花卉流通;二是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花卉销售和物流公司,促进我市花卉的外销和出口;三是完善两区产地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培育本地花卉营销大户,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发展壮大,逐步建立本地花卉销售公司,打造“贵阳花卉”品牌;五是继续扶持和引导协会,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形成我市花卉多渠道销售的格局;六是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农经网、农村远程教育网等现代化传播工具,促进花卉供求信息及市场行情的流通。
(三)在补贴和激励机制上有所突破
1、实行鲜切花外销航空运输补贴政策
创新机制,实行自产切花外销空运费由市级资金补贴政策。省外销售补贴标准:空运费由市级资金补贴50%(据实结算);出口外销补贴标准:由市级资金补贴每公斤2.5元(据实结算)。
2、实行技术员奖励政策
本地基地技术人员以150个大棚为一个标准单位进行分片技术承包并签定技术承包合同,完成合同要求的技术人员按每150个大棚奖励1.5万元。
3、实行示范户奖励政策
通过花卉种植技能竞赛活动评选出20户花卉种植能手,对其进行一次性2000元的奖励。
通过一个补贴、两个奖励政策,降低花农生产成本,促进贵阳鲜切花品质的提高,为拓宽省外、国外市场,提高贵阳花卉在省外、国外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补、两奖”资金未列入价格调节基金,由市政府另行筹措解决;相关补贴方案、奖励办法另行文)。
(四)在打造“品牌”上有所突破
一是要扶持省外和本地花卉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打造贵阳花卉品牌;二是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国际、国内花事活动,大力宣传、推介贵阳花卉,进一步提高贵阳花卉的知名度,促进花卉销售,计划年内参加或举办花卉花事活动2—3次。
(五)在种苗繁育体系上有所突破
一是在白云区建立花卉组培中心,加大在种苗繁育上的研究力度。二是在乌当、白云分别建立占地30亩和20亩花卉种苗繁育基地,力争在2—3年内实现我市主要花卉品种种苗的自我繁育、自我供应;三是引进25个鲜切花新品种进行试验,促进花卉品种的更新换代;四是开展自我研发、培育有本地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
(六)在花卉栽培管理水平上有所突破
着力于提高贵阳花卉的品质,提高花卉栽培管理水平。
一是按照坚持向种植大户集中,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和促进大棚流转和土地流转的原则,促进花卉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二是在花卉种植、管理技术上加大培训力度,使种花农户尽快掌握鲜切花种植技术,计划全市组织培训农户1000人次;三是选择6—10名基层技术骨干到省外先进花卉生产企业挂职学习1—3个月,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指导能力,使之成为指导农户生产的主导力量。
四是组织4—8名技术骨干到云南大学等学校学习花卉专业知识6个月—1年;五是依托国内优强花卉企业,进行相关科技试验,探索花卉栽培新技术,使花卉产业发展有良好的技术保证;六是引进昆明花农参与我市花卉种植,通过其示范带动,提高我市花农的栽培管理水平。
四、项目主管、实施单位
(一)项目主管单位:贵阳市农业局
(二)项目协管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价调办)、市林业局、市农办
(三)项目实施主体: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人民政府
(四)项目实施单位:贵阳市农业局花卉产业处、白云区花卉办公室、乌当区花卉办公室、小河区农水局、花溪区农业局
五、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建设地点: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
建设内容:新建大棚38.75万m2(2153个标准单棚:其中2007年1967个标准棚,2006年转结折合186个标准棚),其中:连栋大棚20.03万m2(1113个标准单棚),单体大棚18.72万m2(1040个标准单棚)。主要用于户种花卉基地建设32.2万m2、种苗繁育基地建设2.7万m2和优质名贵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3.85万m2。
(一)户种花卉基地建设
户种花卉基地计划新建大棚32.2万m2(1789个标准单棚),其中:连栋大棚13.48万m2(749个标准单棚),单体大棚18.72万m2(1040个标准单棚),计划带动农户580户,主要种植康乃馨、非洲菊、玫瑰、马蹄莲、兰花等。
1、乌当区花卉基地
户种鲜切花基地计划新建大棚10.8万m2(600个标准单棚),其中:连栋大棚2.7万m2(150个标准单棚),单体大棚8.1万m2(450个标准单棚),计划带动农户200户,主要种植康乃馨、非洲菊、玫瑰等,基地建成后,将使乌当区鲜切花年总产花量达到9500万枝以上。
(1)康乃馨基地
在巩固原有1100个康乃馨种植大棚的基础上,在乌当区东风镇、水田镇、朱昌镇新建康乃馨单体大棚6.3万m2(350个标准单棚),种植种苗189万株,使乌当区康乃馨面积达到26.1万m2(1450个标准单棚),年总产花量将达到6260万枝。
(2)非洲菊基地
在乌当区东风镇新建非洲菊单体大棚1.8万m2(100个标准单棚),种植种苗14万株,使乌当区非洲菊面积达到11.16万m2(620个标准单棚)。进入盛花期后基地年总产量达到2000万枝以上。
(3)玫瑰基地
在乌当区东风镇新建玫瑰连栋大棚2.7万m2(150个标准单棚),种植种苗25.5万株,使乌当区玫瑰面积达到6.84万m2(380个标准单棚)。进入盛花期后,基地年产花量将达800万枝。
2、白云区花卉基地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结合全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白云区麦架镇高坡“玫瑰第一村”建设实际,需建玫瑰基地800亩(2007年300亩、2008年500亩)。
2007年,计划新建大棚18.16万m2(1009个标准单棚),其中:连栋大棚10.06万m2(559个标准单棚),单体大棚8.1万m2(450个标准单棚),计划带动农户300户,主要种植玫瑰、白色马蹄莲,基地建成后将使白云区鲜切花年总产花量达到6000万枝以上。
(1)玫瑰基地
2007年扩建玫瑰基地,新增大棚13.66万m2(759个标准单棚),其中,连栋大棚10.06万m2(559个标准单棚),单体大棚3.6万m2(200个标准单棚),种植种苗129万株。使白云区玫瑰种植面积达到38.86万m2(2159个标准单棚),进入盛花期后基地年总产花量达到4600万枝。
(2)白色马蹄莲基地
在白云区麦架镇扩建白色马蹄莲基地,新增单体大棚4.5万m2(250个标准单棚),种植种苗12.5万株,使白云区白色马蹄莲种植面积达到9.9万m2(550个标准单棚),进入盛花期后基地年总产量达到1000万枝。
3、小河区花卉基地
户种花卉基地计划新建大棚2.16万m2(120个标准单棚),其中:连栋大棚0.54万m2(30个标准单棚),单体大棚1.62万m2(90个标准单棚),主要种植兰花、姜荷花、紫罗兰等。
(1)兰花基地
在小河区金山村等建立兰花基地,新增大棚1.08万m2(60个标准单棚),其中,连栋大棚0.54万m2(30个标准单棚),单体大棚0.54万m2(30个标准单棚)。
(2)鲜切花基地
在小河区金竹社区办事处建立鲜切花基地,新增单体大棚1.08万m2(60个标准单棚),主要种植姜荷花、紫罗兰等鲜切花,带动农户30户,基地建成后达到年总产量达到80万枝。
4、花溪区花卉基地
计划新建大棚1.08万m2(60个标准单棚),其中:连栋大棚0.18万m2(10个标准单棚),单体大棚0.9万m2(50个标准单棚),主要种植兰花。
(1)户种兰花基地
在花溪区孟关乡建立户种兰花基地,新增单体大棚0.9万m2(50个标准单棚),带动农户50户。
(2)贵阳市花溪区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建设(详见附表4)
根据《贵阳市花溪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花溪区孟关乡启动贵阳市花溪区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建设,2007年主要进行200m2展示棚和1600m2单膜连栋大棚共1800m2(10个标准单棚)、立标定界、2个了望塔等部分项目建设。
5、其他区域花卉种植
在巩固和发展白云区、乌当区两个花卉主产区的同时,鼓励其它区(市)县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发展花卉种植,使除白云、乌当外的区(市)县鲜切花年总产量达到4500万枝。
(二)种苗繁育基地
计划新建连栋大棚2.7万m2(150个标准单棚),组培室500m2。
1、在乌当区新建面积约30亩的种苗繁育基地,计划新建连栋大棚1.62万m2(90个标准单棚),苗床5000m2,配套喷滴灌系统及肥水系统。基地建成后3年内达到年产康乃馨种苗600万株、玫瑰种苗100万株的规模,2007年达到年产康乃馨种苗300万株、玫瑰种苗50万株的规模。
2、在白云区新建面积约20亩的种苗繁育基地,计划新建连栋大棚1.08万m2(60个标准单棚),苗床4000m2,配套喷滴灌系统及肥水系统。基地建成后3年内达到年产玫瑰种苗400万株的规模,2007年达到年产玫瑰种苗200万株的规模。
3、在白云区都溪林场新建面积约10亩的花卉组培中心,其中,组培室500m2,基地建成后3年内达到年产组培苗100万株的规模,2007年达到年产组培苗30万株的规模。
(三)优质名贵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见附表3)
引进龙头企业在贵阳市白云区新建高档加温温室5000m2,种植大花蕙兰、春石斛等洋兰种苗10万株。
(四)配套建设
1、滴灌系统配套设施建设
新增滴灌设施38.11万m2(含白云区青山花卉基地棚内滴灌设施5.4万m2)其中,乌当区19.05万m2,白云区19.06万m2。
2、市场体系配套建设
(1)乌当区新天花卉市场电子显示屏建设。
(2)在龙洞堡国际机场新建花卉专用冷库200m3。
(3)扩建两区花卉产地批发市场:
在白云区麦架镇高坡村现有白云区花卉产地批发市场390m2的基础上扩建至600m2,完善设施。
在乌当区东风镇乌当村现有花卉产地批发市场882m2的基础上完善设施。
(五)2006年转结项目(详见附表1—3)
优质名贵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33500m2(186个标准单棚)。其中:乌当区新建高档加温温室5000m2;白云区新建高档加温温室6000m2、一般加温温室22500m2,种植大花蕙兰、春石斛等洋兰种苗40万株。
六、项目建设时间及进度安排
(一)建设时间:2007年4月—2008年4月
(二)进度安排:(项目进度安排横导图见附表6)
七、项目资金来源、预算、补助标准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为市价格调节基金、区级匹配资金、市级其他资金和自筹资金。
(二)资金预算
总投资6243.15万元(详见附表1),构成如下:
1、市价格调节基金2320万元(2006年转接320万元,2007年2000万元):其中市农业局221.64万元、乌当区742.26万元、白云区1197.8万元、小河区85.7万元、花溪区72.6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建设1678.36万元、2006年转接320万元,其他建设240万元、培训75万元、不可预见费6.64万元;
2、市级其他资金400万元:外销补贴343.5万元,技术人员奖励52.5万元,示范户奖励4万元。
3、区级匹配893.35万元:其中乌当区332.95万元、白云区477.3万元、小河区46.3万元、花溪区36.8万元。
4、农民、企业自筹2629.8万元:其中农民自筹989.3万元、企业自筹1640.5万元,主要用于种苗繁育基地、优质名贵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
(三)资金补助标准
(以下价格为市场调查综合价,实际价格以招投标价为准)
1、户种花卉基地
建棚经费按每个标准单棚(180m2)6000元计,市级补助48%,区级匹配25%,农户自筹27%。单膜连栋大棚按每平方米70元计,市级补助48%,区级匹配25%,农户自筹27%。花溪兰花自然保护区和小河区兰花基地连栋大棚因增加外遮阳系统故按每平方米95元计,市级补助48%,区级匹配25%,农户自筹27%。滴灌设施和冷库建设由市、区两级出资建设,市级补助70%,区级匹配30%。
2、种苗
对新引进的康乃馨、玫瑰、姜荷花、紫罗兰种苗在建棚当年由市级资金全额补助;白云区新建白色马蹄莲基地和小河区兰花基地种苗部分经费由市级补助。
(1)康乃馨种苗费:每标准单棚1512元(按5400株/标准单棚,0.28元/株计),全部为市级补助;
(2)玫瑰种苗费:每标准单棚1870元(按1700株/标准单棚,1.1元/株计),全部为市级补助;
(3)2007年新种白色马蹄莲种苗费:每标准单棚400元(按500株/标准单棚,0.8元/株计),市级补助200元/标准单棚,其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4)兰花种苗费:每标准单棚3000元(按10000苗/标准单棚,0.3元/株计),市级补助50%,自筹50%;
(5)姜荷花种球费:每标准单棚3000元(按3000个种球/标准单棚,1元/株计),全部为市级补助;
(6)紫罗兰种苗费:每标准单棚2400元(按6000株/标准单棚,0.4元/株计),全部为市级补助;
3、种苗繁育基地:大棚和基础设施建设由市、区两级出资建设,市级补助50%,区级匹配50%,大棚和基础设施权属项目实施单位。
4、优质名贵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大棚设施建设由市级资金出资50%建设,其余建设资金和生产费用由企业自筹。
5、花卉组培中心:由市、区两级各出资25%,自筹50%进行建设。
6、贵阳市花溪区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依据《贵阳市花溪区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由市级补助70%,区级补助30%进行建设。
(四)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财政性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
八、运作模式
(一)户种花卉基地建设运作模式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或协会)主建”的建设模式。
模式1:公司+基地+农户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市、区两级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区政府负责组织发动农户,企业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全程技术服务并按当日市场价格对达到企业制定的鲜切花质量标准的产品进行收购,达不到标准的产品由企业协助农户销售;农民负责部分基础设施费用及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认真种植。大棚所有权归农户。
模式2:种植大户反租倒包方式
由市、区两级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大户采用反租倒包的方式租用大棚并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认真种植。大棚所有权归项目实施单位。租金收入由项目实施单位用于花卉产业发展。
模式3:协会+农户
按照“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成立花卉协会;农户按要求种植,产花后由协会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二)种苗繁育基地运作模式
采用招商引资,政府建基础设施和大棚,企业自筹生产费用,企业自行选定品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优质名贵花卉种植运作模式
采用招商引资,企业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四)贵阳市花溪区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运作模式
由市、区两级政府启动保护区建设,为争取全球环境基金(GEF)做好基础工作。
(五)其他花卉种植运行模式
自主投入、自行发展、政府适当给予鼓励性补助。
九、经济效益评价
(一)带动花农增收:预计户种花卉基地和优质名贵花卉基地年总产值达2212.32万元。由于花卉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商品,第一年建棚投入较高,钢架棚十年折旧,折旧后户种花卉基地平均每年每户(按580户计)可新增收益8100元,投产比为1∶1.6;折旧后优质名贵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可新增收益565.6万元,投产比为1∶2.3(见附表5)。
(二)新增就业岗位:150人左右。
(三)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预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收入650万元。
十、项目建设组织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委、财政、农业、价调等部门和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政府有关领导为成员的贵阳市花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建设规划,统一领导全市花卉的发展,为花卉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相关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区两级成立技术实施指导小组。市项目技术实施指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彭玉荣(市农业局副局长)
副组长:宋家玲(市农业局花卉产业处副处长、农艺师)
赵熙黔(市林业局兰花产业办公室主任)
陈劲松(白云区花卉办公室主任)
陈传庆(乌当区花卉办公室主任)
蒋顺祥(小河区农水局副局长)
杨万军(花溪区农业局副局长)
成员:顾志英(市农业局花卉处、助理农艺师)
李涛(市农业局花卉处、助理农艺师)
肖淑良(市农业局花卉处、助理农艺师)
刘大卫(市农业局花卉处、科员)
孙林(乌当区花卉办副主任)
刘惠俊(小河区农水局)
王晓多(花溪区农业局)
李志(昆明锦苑花卉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
殷卷超(昆明海宇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项目实施主体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局是项目的业务主管部门,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做好相应的协调、服务工作。
市发改委的职责:负责项目实施方案批复,项目建设中及建设后效益评估和项目验收等工作。
市价调办和财政局的职责:负责项目资金的按计划及时拨付和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监管及项目资金验收等工作。
市农业局的职责:负责制定花卉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全过程指导、管理和监督,协调市发改委、市价调办、市财政局、花卉生产龙头企业和花卉营销机构等部门的工作,为项目实施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并对花卉基地建设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民进行系统培训。
市林业局的职责:参与兰花基地及贵阳市花溪区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项目做好服务工作。
市农办的职责:参与基地建设,整合资源,支持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人民政府的职责: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布局和产品结构,突出农户自愿种植的前提下,负责发动农户参与花卉基地建设并适时组织对种植农户进行培训;负责指导花卉协会的组建与功能发挥工作;负责培育扶持花卉营销大户,并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改善营销大户的营运条件;负责产地批发市场的扩建工作;负责指导督察龙头企业与花卉协会及种植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的运作;按计划落实区级匹配资金,负责提供大棚建设、种苗种植、技术支撑等服务工作。
花卉龙头企业的职责: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全程技术服务并按合同要求以优惠价格对达到企业制定的鲜切花质量标准的产品进行收购,对达不到标准的鲜切花产品也要履行协助农户销售的承诺,同时做好花卉示范园的引种种植、示范工作;
种植农民的职责:明确花卉基地建设者与受益者的主体责任与义务,承担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种苗费用,承担生产管理过程中全部费用,负责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开展种植,积极参与技术培训,部分承担市场与自然风险的责任。
(三)实行目标责任制
市、区、乡各级签定花卉产业化发展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四)实行招投标制度
乌当区花卉办公室、白云区花卉办公室、小河区农水局、花溪区农业局作为业主单位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对大棚建设、滴灌系统和种苗采购进行采购。市价调办、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市、区相关部门参与全程监督。
(五)实行例会制
领导小组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听取实施小组汇报情况,讨论存在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
(六)实行督查制
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花卉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实行月例会制和进度月报制。
附表1:2007年花卉产业化发展项目投资明细表
附表1—1:花卉基地建设投资明细表
附表1—2:其他花卉建设项目投资一览表
附表1—3:2006年转结项目及资金一览表
附表1—4:“一补、两奖”资金一览表
附表2:主要鲜切花投入一览表
附表3:优质名贵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投资明细表
附表4:贵阳市花溪区关山市级兰花自然保护区建设投资明细表
附表5:2007年花卉基地建设效益估算表
附表6:项目进度安排横导图
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农业局《贵阳市2007年花卉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