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 | 文号: |
颁布日期:2010-09-20 | 失效日期: |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 |
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步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09〕98号),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两化”融合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强化政府协调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具有武威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
2、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规划,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坚持示范带动和推广普及的原则。培育有代表意义的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两化”融合的推广普及。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普及应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企业,信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目标是:
1、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市传统工业骨干企业的信息技术装备大多数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大现有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和工业软件的开发应用力度,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骨干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中有80%以上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等重要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广泛应用。
2、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重点耗能企业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节能的贡献明显增大,对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建立重点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预警监控作用进一步增强。
3、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8%以上;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营业收入年增长率18%以上;“两化”融合对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工业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4、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90%,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超过40%,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超过30%。
5、通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大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和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的融合渗透,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形成新型的工业生产模式,推动各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根据我市工业发展实际,应在以下七个行业重点推进。
1、能源行业。积极推广实用的信息技术,确保能源产业高效、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应用,建立矿井上下、矿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网络监测与管理平台,鼓励和引导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开采率,大力推进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在重点煤炭企业的矿井出口安装称重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将数据实时传送至中心服务器,抽取监控视频信息和煤矿称重数据,防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开采和偷税漏税现象发生;在煤矿生产中推广应用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和煤矿风机运行监测系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积极推进电力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进电网调度与监控系统建设。大力推广电力和天然气用户终端远程监控抄表技术,实现对电力和天然气监测设备的统一监控和分布式管理。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火力发电、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能源行业的应用,通过全面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数字化、建造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并通过集成实现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实现客户、企业和供应商的无缝集成,实现人、技术、经营目标和管理方法的集成,增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均衡发展。
2、化工行业。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系统(FCS)、先进控制系统(APC)等控制技术和设备,使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比较成熟的控制系统和低成本自动化成套技术,实现生产信息在车间的集成。生产控制逐渐从低级的单回路控制向高级复杂系统控制发展,直到管控一体化。以集成开发和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应用在线检测技术、新型分离和混合技术以及推广实施流程行业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主要目标,重点做好煤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等领域的流程控制与优化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工程设计技术等应用,以提高企业自动控制水平为突破口,推进全行业的信息化管理。
3、食品行业。重点推进企业诚信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系统与可追溯系统的建设,提升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促进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加强对采购、生产、配送、库存、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和督促重点企业,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应用原料检测、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产品出厂检测等先进自动化装置,改善质量安全保障条件。重点在葡萄酒、啤酒、白酒、啤酒麦芽、面粉、饮料等加工企业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材料行业。重点利用自动控制、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产品档次,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全面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规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铁合金和碳化硅行业开发推广智能技术、生产各工序和全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加强对冶炼过程中高耗能炉窑等的计算机控制,推进工艺装备升级换代,降低消耗,提高质量。水泥企业重点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企业信息化集成水平,强化信息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推广水泥配料专家系统,开发水泥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并将集散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MES)集成,形成流程型管控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系统,提高水泥生产质量,促进节能降耗。
5、装备制造业。在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充分用现代信息技术,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项目,重点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向人机交互性更强和网络化制造方向发展。重点研究开发数控改造技术、模块化控制技术、可重组柔性生产线控制技术。广泛采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故障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积极采用可靠性设计技术、绿色设计技术、基于建模与仿真的虚拟设计制造技术、产品数据库管理等技术。鼓励使用实用化大型铸、锻、焊及热处理模拟仿真软件包,推广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6、轻工纺织行业。重点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生产工艺创新,改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的计算机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造纸企业在连续蒸煮、烘干、水分、定量等重点环节实现在线测量,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自动化装置,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减少环境污染。纺织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及信息集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
7、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广泛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新技术。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金融业大力推进“金卡”工程,广泛采用先进成熟信息技术,确保金融安全。
(二)分类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1、对信息化基础较弱的小型企业,重点引导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
2、对处于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等重要业务应用系统,推动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实现企业业务统一集成,开展网上询价、采购和营销等非支付型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咨询平台和市场开拓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和创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
3、对处于集成应用阶段的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建立信息共享的集团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结算中心、分销管理、决策分析等系统,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流程再造、内控措施与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4、对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基于平台化、标准化、集成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和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与应用示范,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单据流、资金流的协同和共享,全面优化价值链,带动企业信息化。对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系统,带动产业整体信息化。
(三)着力发展“两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依托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所用的多晶硅等电子材料,拉长单晶硅拉制、多晶硅铸锭、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光伏技术应用等与电子材料相关的光伏产业链,加快培植以硅材料为主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支持现有碳化硅企业进行扩能提质改造,延伸开发功能陶瓷等电子材料产品。引进优势企业建设金属硅产品项目,开发生产硅合金、有机硅、多晶硅、单晶硅、光纤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天祝稀土资源勘探开发工作,支持开发企业建设选矿厂。加快民勤县鄂博山石墨资源开发,加快年产2万吨石墨精加工项目建设步伐,建设年产30万吨炭素制品加工项目,采用先进技术,开发生产高功率石墨电极、优质炭砖和特种炭素材料。加大与金川公司的合作力度,依托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电缆等电子产品。抓住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强化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企业落户武威。鼓励发展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等软件产业,加快少数民族语言软件开发与推广。鼓励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两化”融合提供支撑和服务。
2、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覆盖规模,大力提升通信信息服务能力。重点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积极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服务业务。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支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文化领域开发数字内容产品,提供网络化服务,逐步推进“三网”融合。做大做强计算机服务业,积极推动项目咨询、工程监理、安全评测、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运维外包和服务外包等行业发展。
(四)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加强政务专网与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具备信息发布、在线服务、业务协同、互动交流等功能的网上政务平台。以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支付等领域为突破,积极整合卫生医疗、民政事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推动数字城市、数字校院、数字社区、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加快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和信用体系建设。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和超市等服务领域利用信息技术,重点发展区域物流信息化,提升服务功能,发挥武威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打造区域流通信息交换枢纽和电子商务中心。
四、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武威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市“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市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推进“两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根据省上的统一要求,设立武威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资金额度每年视财力情况逐步增加,各县区也要相应设立专项资金,对列入“两化”融合的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从2011年起,市财政预算安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经费。金融机构对于列入国家和省上有关“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配套支持。
(三)落实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制定出台的鼓励“两化”融合的具体政策意见,调动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积极性。
1、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税前摊销。
2、企业在信息化改造中所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3、与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有关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可按规定免征营业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信息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信息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四)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按照“典型示范、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针对“两化”融合不同环节和领域,组织实施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示范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创建“两化”融合实验区。
(五)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两化”融合工作体制。各企业要切实加强对“两化”融合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直接参与“两化”融合发展重要决策,亲自协调推动重大项目实施。骨干企业要建立健全工作体制,落实机构和人员,强化统一管理职能,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置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加强“两化”融合发展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建设。各企业要把“两化”融合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预算管理,编制企业“两化”融合总体规划,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人才支撑计划”的意见》(武党发〔2008〕29号),加强对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市、县区工业信息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建立“两化”融合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
(七)加强行业管理与服务。市工信委要建立“两化”融合定期沟通交流制度和上下联动机制以及重点项目的报备制度。研究建立“两化”融合重点指导目录。指导企业认真执行“两化”融合通用技术标准和关键产品标准。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集聚地,发展一批企业广泛认可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八)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的信息知识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素质,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