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经济类 > 房产纠纷 > 关于印发兰州市十二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兰州市十二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颁布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
颁布日期:2011-05-20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

关于印发兰州市十二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兰州市“十二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十二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序言

园林绿化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发挥着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首要位置,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功能,承担着优化环境、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光荣使命。《兰州市“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是我市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后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本规划结合我市实际,依据《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制定,是“十二五”时期指导全市城市园林绿化的专项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引导、行业规范和发展目标,是全市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发展现状和基础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1355”总体发展思路,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城市绿地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市园林景观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南北两山绿化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绿化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游园为景点,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全市主要园林绿化指标明显提升,城市绿地总面积由2005年末的3261.81公顷增加到2010年末的4211.3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由2005年末的1311.49公顷增加到2010年末的1679.7公顷,绿化覆盖率由2005年末的26.8%提高到2010年末的28.17%,绿地率由2005年末的23.1%提高到2010年末的25.0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5年末的8.10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末的8.93平方米。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06年兰州市被评为“甘肃省园林城市”,2007年兰州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单位,为兰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22”园林绿化工程实施进展顺利。结合兰州市城市特点和园林绿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两山建公园”、“两园建精品”和“两线建景观”等一大批园林绿化工程。“两山建公园工程”,即对南北两山有条件建设公共绿地的地段进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服务功能,目前已完成了五一山、徐家山、元峁山、金城公园、兰山、长洼山、北麓山等十余处公园绿地的改造。“两园建精品工程”,即以五泉山、白塔山公园为基础,完善公园服务设施,挖掘文化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突出景观特色,建设4A级旅游风景区。完成了五泉山、白塔山风景区规划方案的征集、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初步设计。完成了金城盆景园整体改造、植物园一期建设等园林绿化工程。从2010年开始,五泉山、白塔山两园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两线建景观工程”,即以黄河风情线、城市东西向主干道绿化为基础,建设黄河风情线文化景观长廊和城市园林景观通道。对南北滨河路和市内主要路段进行了绿化美化整治,建设了龙源、体育公园、百合公园、银滩湿地公园、市民广场及“生命之源”、“人与自然”等园林景观。黄河风情线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获得了“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良好范例和建设部“人居环境范例奖”殊荣。坚持“有路必有绿,修路必栽树”的原则,对城市主次干道全部进行了绿化,对已建道路绿化进行了完善提高,新建改造了一批小游园和绿化广场,如福利路街心花园、南关生态小游园等;实施了绿地系统规划工程和规范管理工程,努力做到规划有特色,设计有内涵,施工有规范,管理有标准。单位居住区绿化美化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园林化单位”、“绿化达标单位”和“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共创建花园式单位(小区)47个,园林化单位58个,绿化达标单位50个。单位、居住区附属绿地建设得到全体市民和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逐年加大。随着兰州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也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投入,转变园林绿化发展方式,以“增加城市绿量,营造精品园林,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和谐家园”为目标,庭院绿化和重点绿化工程并举,公共绿地与专用绿地同步建设,促进园林绿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到位资金2.52亿元,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园林绿化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地及树木认建认养管理办法》和《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并由市政府颁布实施,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经市政府批准。全市园林绿化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起了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监督等配套齐全的地方法规体系。

第二节发展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面临的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具体讲是三大机遇六方面挑战。三大机遇:一是加快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愿望更加迫切。各级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要求更加迫切。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已成为全市上下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为“十二五”期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快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宏观政策环境更加宽松。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国办47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等公益性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省委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55”发展战略以及“再造兰州”的宏伟构想,为全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也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三是加快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空间更加广阔。今后五年,老城区提升改造的潜力十分巨大,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一大批山地公园、湿地公园、精品小游园将陆续上马。南北两山、黄河风情线、市区河洪道、城市主次干道都需要不断建设,提升品质和档次。同时,新城区建设将进入快车道,大片的土地需要绿化美化,生态建设已成为兰州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六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自然条件较恶劣,老城区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兰州城市空间局促,城区人口众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比较严重。随着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城市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功能用地呈现出激增态势,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已经处于国家指标的最低限度。二是中心城区公共绿地面积偏少,增加绿地困难重重。由于历史原因,中心城区聚集了大量行政事业、商贸物流、文化教育等单位部门,城市主要人口集中分布在该区域内,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偏少,绿化比率偏低,而扩大绿地面积将会面临土地少、成本高等问题。三是公园游园数量较少,分布不平衡。近郊四区建成开放的18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总面积仅717.4公顷,且集中分布在城关区,城区其它三区仅有7处,公园分布严重不平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偏少,社区公园、街坊游园数量不足,公园、游园服务半径偏大,没有形成合理的公园分布系统。四是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指标偏低,道路绿地与国家规定指标差距较大。特别是旧城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过度开发,追求利益最大化,致使配套的绿地面积达不到基本标准,一些居住区建筑密度过大。城市道路由于车辆剧增,导致道路面积挤占规划绿地面积,道路绿化网络不完善,道路绿化景观很难形成。五是城市绿化规划执行不力,依法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定的绿地面积不落实,城市建设项目绿地指标在建设过程随意削减,监管措施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够,已有单位附属绿地存在被蚕食和改变绿地性质的问题。远郊县区城镇绿化没有纳入绿地系统规划。六是园林绿化投资规模较小,与城市发展规模不适应。虽然“十一五”时期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较快、投资增长较大,但与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扩大的建成区面积相比,投资规模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一些规划绿地得不到及时建设,现有绿化景观得不到更好的管护,致使城市中心区绿地面积增长缓慢,城市高品质绿化景观较少。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1355”总体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加强城市园林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彻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护,使全市城镇园林绿地布局更为合理,景观效果更具地方特色,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观,文化内涵更为凸显,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兰州进一步发挥好在全省发展中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宜居城市的示范作用,为营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提质增效的原则。以增加城市绿量为目标,以种植乔灌木为根本措施,以植物造景为主题,进一步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二、坚持履行节约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应在节地、节水、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倡导节约型园林,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三、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三分建七分管,园林绿化作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更应突出管理,确保“栽一棵活一棵增加一棵,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四、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体发展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具体实施中可分年度、分区域、分重点的逐步推进。五、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动员和号召全社会参与城市园林绿化,进一步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步伐。

第三节总体奋斗目标及年度指标分解。“十二五”期间,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要保持稳定增长,城市中心区绿地与城市郊区绿地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要逐步得到改善。到2015年,全市绿地面积达到4611.3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30.00公顷;绿地率达到27.45%;绿化覆盖率达到31.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

注:

1、“十二五”期间,绿地面积按每年平均增长80公顷计算;

2、建成区面积以16800公顷计算,城市人口按每年平均增长2.5万人计算。

第四节主要工作任务。一、依据四版城市规划,修编《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根据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启动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和相关配套规划、控制性详规。形成完整、健全的城市绿化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管理的龙头作用,为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总目标,明确城市绿地总体规模,划定城市绿线,实行城市绿化用地储备制度,分类落实规划绿化用地,绿化指标坚持稳步增长。同时编制城市拓展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绿地,明确绿地的基本框架。二、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实施“山水兰州”规划1、按照向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迈进的目标,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按照《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动员各成员单位和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修订计划,落实措施,完成各自的责任目标和任务,力争2015年城市园林绿化指标、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等47项指标基本达到或接近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以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为目标,建成园林景观丰富、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功能完善、植物多样、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建立功能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体系,城市绿地和植物生态群落布局合理,充分展示兰州独特的山水魅力,实现“让城市环抱在森林中,让人们生活在花园里”的目标。着重抓好一批精品园林景观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工程。贯彻资源节约型绿化方针,走集约型的绿化道路,坚持植物造景为主,使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3、严格实行绿化指标控制管理,提高单位附属绿地率。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地的基础,“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居住区、行政事业、工矿企业、学校部队等不同单位性质,制定明确的绿地指标控制标准,强化建设项目绿地审核批准和竣工验收制度,从严控制绿地指标的审批和落实,提高单位附属绿地率。通过开展“花园式单位(小区)”、“园林化单位”、“绿化达标单位”评比命名活动,促进驻兰单位绿化水平的提高,创建一批高质量的“花园式单位(小区)”和“园林化单位”。严格大型居住区绿化规划方案会审制度,按规范要求对大型居住区绿化方案进行审核,保证大型居住区内部配套有利于居民活动锻炼的游园性质绿地。大力发展立体绿化,进一步实施拆墙透绿工作。充分利用城市立交、过街天桥、道路隔离栅栏及河洪道河堤、山体挡土墙、护坡、建筑立面等能适宜种植爬藤攀缘植物的环境,大量种植爬藤攀缘植物。把立体绿化面积纳入“园林化单位”和“花园式单位(小区)”考核范围进行考核验收。错层建筑的屋顶进行屋顶绿化,特别是大型公建屋顶应有一定比例的屋顶花园,以提高单位面积绿化总量。远郊县区和建制镇,也要根据环境条件推广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动员全市居民开展室内绿化和阳台绿化活动,形成绿化美化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制定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技术规范及植物名录,保证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建设管护的规范化,提高景观效果和植物成活率。三、以四版规划实施为契机,大力扩展园林绿化的外围空间确立“大兰州、大园林、大生态”的发展目标,抓住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安宁新城区建设、兰州新区建设的机遇,将园林绿化向城市外围转移,重点实施生态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的生态防护体系,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彻底改善我市生态环境。1、按照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拓展城市园林空间,在兰州新区、榆中盆地、安宁新城区等处重点实施生态建设。秦王川是兰州新区建设的主战场,远期规划控制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包括48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商住区和22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示范区。着力在新区中部进行道路林网绿化、园林绿化,建设生态型宜居家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湿地生态恢复保护工程。另外,以建设紧密型生态防风沙绿色生态林带为主线提升城市生存环境,以建设精品园林为目标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现代化的多湖水城、生态绿城。绿地指标按照生态新区规划确定后的标准执行。围绕榆中科教城、榆中城关镇、兴隆山生态旅游区,分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业已形成规模的榆中和平镇、夏官营大学城、榆中城关镇等城区绿地进行规划和建设,纳入全市绿地系统近期规划,使以上三个城区的园林绿地指标先后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将安宁城市副中心建成园林城区。做到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平衡协调。2、规划建设环城山地公园,继续实施“两山建公园”工程。加大南北两山环城山地公园规划建设力度,扩大市民的休闲游览空间。“十二五”时期,在两山范围内建成山地公园3处,通过增加人工植被的多样性,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提高景观美化水平,逐步将目前以生态绿化、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地整治提高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既有明确服务功能,又有不同主题特色,植物景观丰富的山地公园。建设仁寿山生态文化风景区。仁寿山风景区规划面积20公顷。东连长寿山、兰州植物园,下接安宁十里桃乡的万亩桃园,群峰翠叠,景观视觉良好,借景资源丰富。向北规划开发“天釜沙宫”,充分展现丹霞地貌这一特殊地质景观;利用安宁桃乡的良好平台,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景观品位,打造桃花盛开、“红雨流丹”、硕果累累的生态景观。形成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山水园,成为人们度假、游览、娱乐的新景区。建设大青山生态运动公园。大青山位于安宁新城区的正北面,地势相对平缓,绿化效果基本成型,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建设大青山生态运动公园,规划面积15公顷,重点突出“运动、生态、休闲”理念,发展生态运动项目,实现人与生态的和谐相融。建设九州台生态文化园。九州台生态文化园,规划面积25公顷。根据《九州台控制详细规划》,修建“彩陶博物馆”、“汉简博物馆”等文化设施,集中展现和弘扬兰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深厚的文化。通过完善服务设施,绿化美化亮化并举,建成一处集文化、休闲于一体,服务功能完善的山地公园。3、结合城市坪台地和“城中村”改造,加快青白石—桃树坪、白塔山—伏龙坪、仁寿山—崔家滩—彭家坪三大绿色通廊建设。三大绿色通廊将南、北两山绿地有机联系起来,对城区大气环境净化和防止静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是绿色景观通廊,更是生态防护通廊。“十二五”期间,要加强三大通廊绿化步伐,控制建筑密度,分步实施绿化工程,建成高水平的城市绿化景观,使三大通廊绿化工作有实质性进展。4、推进新农村、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将县城、建制镇及人口聚居集中的新农村纳入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范围,完成县城、建制镇和重点新农村的绿化规划,通过分步实施,形成与农村生态绿化相衔接的村、镇绿化体系。四、加大《500米服务半径小游园规划》实施力度,全面启动精品游园建设工程,优化市民生活环境我市公共绿地面积较少、服务半径过大,大型居住小区和老城区高层居住区多,可供绿化的空地少,无法满足人们对绿色的需求。而开门见绿、闲庭信步是市民百姓追求的生活方式,街头小游园更加贴近市民、服务市民。在人口聚集地小区和街坊就近规划建设服务居民的精品小游园、绿化小广场、小花坛是我市“十二五”时期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重点之一。精品小游园等三小绿地的设计规划应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活动健身、休憩娱乐、观赏花木、接近自然为主要功能,开辟足够的居民活动空间,配备休闲设施;较大规模的游园、广场应有防灾避难功能。三小绿地建设坚持属地化原则,谁开发、谁配套建设、谁使用、谁管理,由各县区城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规划建设工作,其规划方案由市城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会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共同审核批准。1、编制《兰州市小游园小广场小花坛建设规划》,制定实施计划。按照城关区每年建设两个500米服务半径精品小游园,其它每个区每年建设一个500米服务半径精品小游园的要求,编制《兰州市小游园小广场小花坛建设规划》,加大小游园、小广场、小花坛建设力度。2、建设一批就近服务居民的小型公共绿地,为市民创造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在新城区建设中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在旧城改造中,通过拆违建绿、挤地造园、见缝插绿等方式逐年实施,使小游园分布渐趋合理,为周围居民提供服务。3、对有良好绿化条件的排洪道两岸进行绿化美化。遍布市区东西的81条洪道是兰州两山雨水径流流向黄河的主要通道,目前有些被填淤,有些成了倾倒垃圾和搭建违章建筑的场所,直接影响城市排洪安全和城市形象。要加大洪道整治力度,疏通水流通道,拆除违章建筑,根治污水排放,建设季节性洪道游园,进行洪道河岸绿化,把市区主要河洪道改造整治成绿色通道和景观长廊,从而改变多年形成的洪道地段脏、乱、差现状,服务周边居民。五、改造黄河两岸河滩湿地,建设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湿地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城市湿地的宝贵,在于它具备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众多生态服务功能,在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兰州,黄河穿城而过,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把黄河两岸河滩地纳入湿地保护范围,积极保护黄河兰州段万亩湿地资源,是我市“十二五”时期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课题。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永久性城区湿地,即湿地公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十二五”时期,计划建设5个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113.29公顷。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申报国家级黄河湿地保护区。对黄河兰州城区段1万亩湿地进行修复性保护,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努力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建设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功能稳定的示范工程,“十二五”时期,积极申报国家级黄河湿地保护区。同时结合绿地建设和市政工程,改善污水排放方式、净化黄河水质,为水生动物和候鸟等禽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使其真正发挥城市“绿肺”的作用,营造天蓝水净、动植物与人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六、合理规划,加快城市公园建设的步伐加大各类公园的规划建设力度,分层次、分类别搞好城市公园建设,形成比较合理的公园体系。抓好公园硬、软件建设,努力做到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进一步完善新建市级公园基础设施,努力提高植物造景效果和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公共绿地和休闲娱乐场所。1、做好两园修复建设工作,提升两园景观水平,打造国内一流风景区。五泉山、白塔山是兰州市的艺术瑰宝,是我市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市旅游、休闲的首选景点。“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要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的总体要求,对五泉公园东长廊、地藏寺等危险古建筑进行修复,对公园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功能,对园内绿化景观进行改造,对部分古建筑恢复重建。对白塔山一、二、三台古建筑和塔院、三星殿、三官殿等进行维修,对公园内道路、广场、上山踏步、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全面整治园内环境。确立两个公园文化建园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和利用公园历史文化,建成一流文化景观,提高公园绿化景观水平,使两个公园通过建设修缮,达到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标准,为今后创造5A级旅游景区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快儿童公园的建设进度,早日建成开放。儿童公园新址选在黄河北岸109国道旁的“九州生态园”中,距市中心4公里,规划面积30公顷。整个儿童公园由环状的知识大道和“欢乐广场、科技广场、青少年活动基地、体育健身活动区、亚洲雄风、欧洲文明、美洲探索、寻宝非洲、求知大洋洲、文艺复兴园”等十个区域构成“一轴十区”的总体格局。建成后,既是一个互动的、寓教于乐的综合性公园,又是一个包含世界主要文化及景观的微型景点区。3、启动植物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修建二级园路和办公区,进行湖堤改建,以绿色植物为核心,建设植物专类园、科普展览区、观赏温室、中心展示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植物园建设成为“兰州近地常态的生态绿色休憩植物园”。4、实施动物园扩建及改造提升工程。对动物园进行扩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建成集动物保护、繁育、观赏、科普为一体的大型公园。5、实施区级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对兰山、雁滩、小西湖、西固等公园进行维修改造,完善服务功能,增加新的景点,提升服务水平。七、注重现有绿地改造完善,启动园林景观提升工程1、深挖黄河文化,进一步完善提高黄河风情线。黄河风情线绵延百里,已成为兰州城市建设的一张“名片”。“十二五”时期,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特色”的指导思想,提高园林绿地的文化艺术品位,在绿地设计中充分挖掘和展示兰州乃至甘肃广泛深厚的黄河文化。在风情线建设13个文化内涵丰富、景观优美、各具特色的滨水景园,规划面积52.01公顷。使黄河沿岸景观呈现“飞天锦带串明珠”的效果,将黄河风情线建设成为移步异景的生态走廊、文化长廊。把风景观赏和群众活动结合起来,开辟容量适宜的公共活动空间。严格控制景观绿线,防止过度开发破坏景观,风情线沿线建筑应按景观建筑设计,建筑外观和灯饰符合风情线统一规划和城市设计要求,保持风情线大环境的统一协调。南山路、北环路、沙井驿至黄羊头、雁滩黄河大桥至雁儿湾等城市新建道路应按园林景观路标准一次性规划设计,按照“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的道路绿化方针,留有足够的道路绿地面积,形成主干道绿化通廊,达到林荫道设计规范要求。行道树应选择树干通直、树冠大、适生性好、抗性强、寿命长的乡土树种,避免飘絮多、花粉有过敏反应等影响行人健康和卫生的树种上路;要按照道路安全视距范围规划设计道路绿地,为行车安全提供视线空间;城市现有道路拓宽改造,要把保留行道树列入主要的设计内容,为行道树生长留有足够的适生环境。道路选线走向尽量避开已有大树,或将大树纳入道路绿地范围,形成具有历史感的道路绿化街景。3、实施精品街建设工程,完善城市林荫大道的园林景观路网构架,提升道路绿化美化水平。市区主干道通过增大绿地面积,开辟分车绿带、前庭绿地和节点游园,建设绿化覆盖率较高、以乔木为主的精品街和林荫大道。“十二五”时期,继续完善北滨河路、南滨河路、安宁东西路、南昌路、建安路、福利路、雁宁路、东岗路——庆阳路——西津路——西固路、定西路——民主路——白银路和天水路、平凉路、酒泉路、金昌路、敦煌路、安宁世纪大道、雁滩路、中山路等“九纵八横”林荫大道建设工程,在主城区形成园林景观路网构架。各区结合实际,逐年实施精品街建设工程,形成一街一景,一街一树、一街一花的标志性城区园林景观路网络。城关区完成“六条精品街”(天水中路、南昌路、酒泉路、庆阳路、北滨河东路、南滨河东路)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同时结合每年春季、秋季城区苗木新栽补栽,逐步完成各区道路绿地的改造工作。例如,西关翠英门交通局门前、胜利饭店西侧(小中山路)、白银路前庭绿地、嘉峪关路绿地、火车站前庭绿地、北滨河路二台绿地、五泉下广场绿地、金昌路人事局家属院前庭绿地、庆阳路前庭绿地、东岗东路延伸段、雁南路外国语高级裸露绿地的绿化工程。七里河区完成“四条精品街”(西津路、敦煌路、南滨河中路、瓜洲路)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其中,对瓜洲路植物调整补栽,突出植物造景,达到精品效果;对敦煌路、西津东路(文化宫至小西湖段)分车带进行改造,创建新的绿化景观;对西津西路(土门墩桥——崔家崖段)的老化大灌木进行改造,栽植木槿或海棠,提高绿化档次。安宁区完成“五条精品街”(安宁东西路、世纪大道、北滨河西路、建宁路、农沙段)景观提升改造工程。西固区完成“五条精品街”(西固中街、西固3#路、西固16#路、福利路、公园路)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其中,完成对西固公交枢纽站的绿化美化。4、实施六大出入口的景观改造提升。对城市六大出入口(东出口、西出口、南出口、北出口、西北出口、大砂坪出口)进行全面提升,拆除违章建筑,统一规划,敷设绿化上水管线,种植高大乔木,点缀花灌木,形成新的绿化景观。5、提高各区(县)乔木保有量,计划每年种植乔木30万株。通过优化植物种植结构、更新树种、加大种植密度、适度引进大规格苗木等方式,改造已建成的公共绿地,提升园林景观效果。在不影响大型苗木成活及经济成本合理的前提下,总结大树移植工作经验,科学设计,逐步在北滨河东路、农沙段、南滨河路西延段、东岗西路前庭、南河道等区域完成大树的栽植任务。6、深入开展“百万鲜花靓金城”活动,做好盆花摆放、立体花坛制作等美化装点工作,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每年5月20日至10月20日,在公园、游园、道路重要节点、会场等处摆放鲜花100万盆以上,新增立体花坛、绿色雕塑5处以上。合理选择鲜花摆放及绿色雕塑造型地点,创新思维,选取色调鲜明的花材(矮牵牛、三色堇、五色草、万寿菊等)和立意新颖丰富的主题,为城区增添亮点。同时做好酒泉路、庆阳路、南昌路、城关黄河大桥、广武门后街、天水中路等处路灯灯杆悬吊花篮、马鞍式绿化花箱、吊篮花球及钢结构立体花树的安装及花卉更换工作。在城市主干道、精品线路、重要节点、公共绿地上设定不同的花卉景观主题,营造节庆期间优美环境,增添喜庆气氛。九、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明确管护责任人,落实管护责任。目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423株,有110株长势较弱,有41株古树濒临枯死。“十二五”时期,要加大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再次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更新完善电子档案。每年进行两次古树名木定期检查和养护管理,对长势差或濒危的古树名木,制定复壮计划,逐年进行抢危复壮。重视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建立古树名木监测网络,实行动态化管理。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加大病虫害防治。对古树名木的后续资源,认真做好科学鉴定,完善古树名木管理制度。

第三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迈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城联创”的重大决策,按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艰巨。“十二五”规划主要围绕这一既定目标,抓紧抓好。全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兰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工作步骤,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把本规划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任务紧密结合。确保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就是努力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因此,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创建意识;加强目标管理,认真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检查考核;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创建措施,总结创建工作过程中的有益经验,促进创建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按期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任务。

二、实行规划的目标责任管理,努力完成年度分解任务“十二五”规划是全市未来五年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努力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各县区政府、园林绿化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要职责。为了扎实有效地抓好规划的实施,市园林绿化局将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有关单位实施。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县区和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将目标任务具体化。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检查和评比制度。对实施过程和阶段目标进行适时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提交上级领导部门。为了保障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国家、省、市宏观政策和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适时调整工作任务和力度。要把落实规划任务作为年度目标责任书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追究,严格考核标准。对不能按期完成目标责任的,要按考核标准予以相应处理。全市园林绿化行业干部职工要形成解放思想、负重加压、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良好工作作风,树立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三、发展壮大园林绿化产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1、逐步壮大规范兰州风景园林协会。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兰州市园林绿化行业横向联系,整合行业资源,提高专业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园林绿化行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逐步壮大规范兰州风景园林协会,构筑兰州市园林绿化行业管理和技术交流平台,积极引导绿化产业发展,扶持园林绿化市场正常有序发展。2、实行园林绿化市场准入制度。对国内外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给予平等待遇,完善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对外招投标制度,实行园林绿化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兰外绿化企业的资质业绩审查力度,不符合条件的设计、施工企业,不得参与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3、全力抓好苗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发展。重点扶持建设一批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做好全市植物品种清查和园林绿化资源普查的内业分析工作,初步实现城市绿化苗木产、供、销一体化,树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木花卉知名品牌。积极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建设经营园林绿化游憩项目。4、严格园林绿化苗木的检疫。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的侵入和传染,保证我市园林绿地的生态安全。5、加大全市园林绿化生产经营单位的改革力度。培养若干个实力强、资质高的园林绿化产业集团,既抓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又抓园林绿化企业的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加我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后劲。

四、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以法治绿1、按照城市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有关规定,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执法力度。坚持专业执法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日常执法管理与定期执法检查相结合,强化“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措施,严格按法律法规和相关行政规定,对擅自占用绿地、乱砍滥伐树木、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保证绿化成果不受破坏。严格建设项目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会审、复核程序,按规定的会审、复核方式和流程做好会审、复核各个环节的工作。2、认真执行《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办法》规定,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绿化用地,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也不得改作他用。因城市建设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的绿化用地的,应当报经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核同意并落实补偿措施。实行便民措施,执行办理审批、许可等各项承诺工作日制度,压缩办理时间,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办理效率,充分利用政务大厅、批件接待日等方式,使申报项目得到最快批复结果。严格绿地管理,提升绿化管理水平,保证城市绿地发挥应有的效能。3、全面启动绿色图章审批工作,正式启用“兰州市城市绿化规划审批专用章”和“兰州市园林局城市绿化合格专用章”。全面启动绿色图章审批制度,是依法建绿的根本保证,也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抓手。绿色图章审批制度已经市政府批准,建立起依法建绿的良性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城市绿地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绿化配套工程要坚持“三同步”原则,即绿化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

五、认真开展绿地及树木认建认养工作按照《兰州市城市绿地及树木认建认养办法》规定,大力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愿负责城市绿地及树木的建设、养护管理的公益行为。宣传推广园林绿地认建认养的生态、社会意义及参与方法,形成全社会关注城市绿化、支持城市绿化、参与城市绿化的良好风气。

六、加强园林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力度1、进一步完善利用兰州市园林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兰州市园林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新一轮地图更新、数据录入等工作,通过对叠加正射影像的更新达到对矢量数据的更新,便于对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指标数据及绿地树木种类、数量、生长情况等做出科学准确的查询、分析和统计,使此系统成为对兰州市园林绿化现状、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等具有辅助决策的得力助手,真正实现园林绿化动态化、数字化、实时化。2、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引导兰州园林绿化走向数字化、信息化。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局机关信息监管中心,提升局域网整体技术含量。在此基础之上,启动园林绿化系统部门专网建设,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建成连接系统内各单位局域网的城域网,建设中心机房,努力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便捷化。

七、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提供全方位保障1、创新规划调研,提供制度保障。全面落实规划建绿。规划要先行,要突出方案性、前瞻性、指导性,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发挥各方的力量,提升园林基础设施水平,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现代化标准建设和管理,并提高利用效率。修编完成《兰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兰州市山水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加快推进绿线划定、绿地确权等工作。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站在发展全局的高度,切实把调研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健全调研工作机构,亲自选题、亲自研究、亲自撰写调研报告、亲自推动成果转化。要集成资源、形成合力,集中开展好“山水园林”发展战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比较分析、“三小绿地”建设优势等重大课题的调研,力争形成一批有成果、有影响、有份量的调研成果。2、创新管理宣传,提供基础保障。完善体制机制。在全面理顺各区县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按照“权责统一”的要求,着力创新城市园林绿化行政执法机制,强化街道绿化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机构建设,不断健全以管理、执法、服务为主的运行机制,完善协调统一、配置科学、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管理体制,努力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带动新的发展。创新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部门之间、行业系统之间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绿化宣传。大力宣传园林绿化常识及重要意义,强化单位、市民的绿化意识,畅通信息渠道,让全民参与建设、管理、监督。3、创新行政能力,提供发展保障。着力强化队伍建设。着眼于管理体制全面理顺的新形势,大力加强全市园林绿化干部队伍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加强基层园林绿化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依法履职尽责能力;加强人才结构合理调整,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制度,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打破用人壁垒,广纳社会贤才,构建有利于人才发挥潜能的用人机制,加大不拘一格、公开选拔人才的力度;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机制,提高总体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传、帮、带”,开展“金剪子”植物修剪大赛等技术技能竞赛,提高职工技术等级含金量。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园林系统要按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处室职责,明确各自分工,优化组织结构,理顺业务关系,着力解决职责不清、合力不够的问题。各区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也要积极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尽快理顺职责关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效能,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规划发展、综合协调、执法监管、政策研究和提供服务上来。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不断完善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4、创新融资渠道,提供投入保障。建立绿化专项资金、政府投资、社会资助等多种渠道,加大园林绿化建设投入。政府每年从财政和重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重点绿化工程和示范工程,在配套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兰州市“十二五”城市园林绿化重点项目。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印发兰州市十二五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房产纠纷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7 律咖推荐指数:99 业务咨询人数: 130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