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明政办〔2013〕80号 |
颁布日期:2013-05-13 | 失效日期: |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 |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关于永安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暨教育强市市级核查反馈意见的通知
永安市人民政府:
现将三明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关于永安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暨“教育强市”市级核查的反馈意见》转发给你市,请对照指标,落实整改,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促进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5月13日
关于永安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暨“教育强市”市级核查的反馈意见
三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
(2013年5月)
按照省、市2013年教育综合督政工作的部署,2013年4月8日至4月12日三明市政府组织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永安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和“教育强市”工作进行市级核查。本次市级核查在县级自评的基础上,依照闽政教督〔2012〕13号和〔2010〕44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和工作程序进行。现将主要意见反馈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突出教育优先,教育发展得到重视
永安市委、市政府建立了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和教育强县创建的责任机制,把两项创建工作作为考核乡镇(街道)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教育、发改、财政、人事、编制、建设、国土资源和乡镇(街道)把两项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负其职,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根据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定期召开市委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政策优先落实,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均衡配置资源,办学条件全面优化
1.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永安市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市财政对教育拨款达到“三个增长”,及时按比例配套拨付公用经费,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且新增教育经费能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学校正常运转经费得到保障。城乡低保家庭幼儿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中职学校学生助学金及免学费得到较好落实;出台了农村中小学寄午生每人每天补助2元和提高寄宿生餐补标准每人每天7元的惠民惠农政策,从2012年起学前一年教育实行减免保教费;校安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学前教育、农村薄弱校改造及扩容项目工程专项资金配套拨付到位,确保了项目工程正常进度;教育经费规范使用,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基础教育和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逐年增加,2012年按全市教师工资总额2%拨付到位;国有土地出让金净收入10%计提教育得到落实;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资助教,设立了奖教奖学专项资金,依法依规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建立了教师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教育学校特岗津贴等制度,教师与公务员一样享有每人每月加班费和电话费350元,为城区320位教师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新建周转房30套。政府义务教育投入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2.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永安市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图书等办学资源基本均衡配置,办学条件极大改善;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和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增加,政府预留教育用地,加快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投入3.8亿元迁址重建7所中小学,投入2.5亿元迁建永安职专,投入5800多万元配置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教学仪器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投入406万元添置图书,中小学生生均图书基本达到标准,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图书馆”。在全市中心校以上学校实现多媒体“班班通”的基础上,又投入305万元实施“班班通”提升工程,投入90万元开展城乡同步课堂平台建设。同时,重视薄弱学校改造,对民族中学、大湖中学和乡镇中心园等农村学校(园)进行校舍、围墙、校门、实验室等校园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有效配置教师资源。认真开展并有效探索省级教改项目《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用制度,探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的研讨实践,按省级城乡一体化标准核定教师编制,基本配齐专任教师;认真落实教师队伍“以县为主”、“六个统一”的管理体制,对结构性超编的教师能组织市域内统一调配、转岗和培训,每年积极补充一定比例的新教师;坚持实施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建立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交流机制,近三年城乡教师交流达31.3%。开展了城乡学校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和教学开放周等各种形式的支教活动,农村教师学科结构性失衡问题有效缓解。重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名师、骨干教师培养,以及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城乡教师的教育素养有了较大提升。
(三)深化课堂改革,素质教育不断推进
加强学校管理,基本落实办学行为的“五规范”要求,教育教学秩序良好。
1.重视育人环境建设。有效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建立德育工作机制,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强化德育工作载体。重视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2.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照省颁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程有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和探索;重视学业质量探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省、市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研究和实践有一定成效;部分学校重视校园精细化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挖掘学校办学特色和品牌项目。
3.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各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文体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普及国民教育,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建立乡镇(街道)、学校、社区(村)控辍保学网络和机制,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教育事业普及水平基本符合“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教育强县”评估指标;2011年,全面完成每个乡镇一所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公办独立中心幼儿园的设置配备;建成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并投入使用;永安职专和职教中心资源优化整合,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学业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终身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和运行机制,社区学院(校)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基本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三类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建立了学生帮扶关爱机制。
二、主要问题
(一)城区学校资源依然不足。虽然近年来永安市政府不断加强城区学校扩容和新区学校配套工程建设,但城区学校布局、容量依然不能适应城区生源有序入学的需要,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大班额和个别学校办学规模超大现象依然存在。
(二)教育经费投入个别项目不到位。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离省定21%要求还差0.32个百分点,差额590.69万元;2010-2012年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实际额为280万,仅占3.33%,远低于30%的规定标准;2009-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职、普高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与省平均数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房五室”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村完小和教学点办学条件较差,教学和实验仪器不足;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运动场地、设施达不到标准,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和器械不足;半数以上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土地证、房产证未办理,校园用地和产权不明晰。
(四)部分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失衡,师资整体水平薄弱。
(五)城乡教育教学质量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方式的转变、校本教研的实践、学业质量的监测、实验教学的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减负增效的研究与探索不够深入。
(六)特殊教育的管理工作较薄弱。三类残疾人口筛查鉴定机制科学性不够;三类残疾人口常模比例偏低,学前和高中阶段的三类残疾人口筛查不足;对农村随班就读残疾学龄人口的针对性教育和重视程度薄弱,康复训练评价制度未建立。
三、整改要求
(一)继续寻找差距,巩固创建成果
要对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教育强县”的创建指标要求和市级核查反馈意见,认真分析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的措施,落实整改,提高要求,进一步建立整改保障工作机制。要继续巩固创建成果,确保“督导评估”各项指标不反弹。要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对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状况“差异系数”进行重点跟踪监测,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水平。
(二)继续优质配置资源,保障教育公平
1.及时修编中小学布局规划,留足教育用地,适时规划建设,有效扩大办学容量,着力控制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和班生规模,有效控制义务教育择校,保障教育公平。
2.继续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质配置办学资源。确保城市教育附加按不低于30%比例投入职业教育,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争取达到或超过省定要求或省平均水平。继续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农村学校和薄弱校的校舍、设施、设备、图书等资源的提优建设;加强村教学点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教育技术装备改善的投入,满足农村学校实验教学、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加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引进和整合,提高农村教学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房五室”建设;尽快全面完成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土地证、房产证办理工作。
3.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进一步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大新教师补充力度;加强学科教师、校长交流,特别要重视组织农村校和薄弱校的年轻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教学、挂职培养,提升学科任教能力;大力推进名师、骨干教师到农村校和薄弱校支教讲学,有效引领学校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实践;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和培养,强化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
(三)继续提升学校科学化管理水平,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对校园布局和环境卫生,校舍和各类学习活动场所,校园安全和教育教学环节进行规范化、人文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重视对村级教学点和村级幼儿园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创建适应学校特点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重视建立学校绿色发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把控辍保学、减轻负担、办学行为规范纳入学校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和教学仪器的使用与管理,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各级各类学校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加强教学活动场馆、功能教室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管理,落实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4.有效开展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要以片区内的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强化“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教学教研管理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创共享。切实重视加强片区内薄弱学科教学和教研,积极探索“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升片区教学质量,促进片区师资和质量均衡发展。
(四)继续完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积极构建终身教育平台,完善教育学习网络,有效落实检查督促,评估表彰,经验总结三项制度,做好社区教育示范点和实验点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多形式、多元化、多层次终身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
要求永安市人民政府收到反馈意见后,认真研究,加快整改,并于15天内提出整改意见,报送三明市人民政府,抄送三明市教育局、三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关于永安市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暨教育强市市级核查反馈意见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果本公司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